大象新聞記者 盧家民 通訊員 岳學振 新鄉縣融媒 常藝
5月20日和21日,河南衛視王牌欄目《梨園春》“俺村最有戲”走進“祥符調”發源地新鄉,來自新鄉7個縣市區的民間戲曲隊伍,在南太行八里溝以山水為幕,唱響鄉村振興的時代新聲,讓傳統戲曲綻放出別樣光彩。
新鄉縣融媒 常藝:“我現在就在新鄉南太行八里溝景區,今天《梨園春》“俺村最有戲”來到了這里拍攝。我身旁的7支隊伍已經整裝待發,迫不及待的走上賽場,當傳統戲曲遇上山水美景,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我們敬請期待?!?/p>
活動現場,7支參賽隊伍,共計600多位演員各顯神通,在舞臺上唱念做打,將《下陳州·打鑾駕》《抬花轎》等經典劇目演繹得淋漓盡致,激昂的唱腔穿透山谷。雖然他們并非專業演員,但憑借著對戲曲的熱愛和扎實的功底,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李慶山對第一個節目中包公的扮演者贊不絕口,“這個包公唱的非常好,我覺得他表演的特別到位,字正腔圓、吐字清晰?!?/p>
舞臺上,演員們既是鄉村生活里的平凡人,也是傳承戲曲文化的追夢人。當音樂響起,他們換上精致華美的戲服,濃墨重彩勾勒眉眼,搖身一變成為舞臺上的主角。
新鄉縣參賽演員王素梅從小對戲曲十分熱愛,“昨天晚上睡覺做夢都想到今天這個場面,來到這主要是向各個參賽隊的隊員學習、取長補短,中獎不中獎我心里無所謂,就是互相學習,我能學到新的東西,為我的余年在藝術上再更上一層樓。”
新鄉是戲曲之鄉,也是豫劇“祥符調”的發源地,戲曲資源豐厚。本期節目比往期多了一支隊伍,不僅是參賽規模的突破,更是新鄉民間戲曲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這場將戲曲舞臺搬進山水間的創新實踐,不僅為鄉村戲迷搭建了圓夢舞臺,更以文化賦能旅游,讓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河南衛視《梨園春》欄目導演和振兄告訴記者,“希望越來越多的戲迷朋友們,越來越多的村民們走進《梨園春》,把咱們村里最好的戲曲,最好的拿手好戲,通過《梨園春》的平臺奉獻給全國的電視觀眾,讓大家看到咱們村的精彩,讓大家看到咱們村的新時代的新風貌。”
編輯:常藝
二審:段玉龍
三審:盧家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