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一些醫院的門診大廳里,每天天還沒亮就可以見到一群人在自助機前排起長隊,這些人或是為了自己掛號,或是受人所托來幫別人掛號,他們被稱為——陪診師。
有些網友覺得:“這不就是黃牛嗎?”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陪診師除了幫人掛號外,還會提供心理疏導等服務,相當于臨時“家人”,而這類服務對象則大多為獨居老人。
河南的陪診師瀟瀟從2022年干這一行開始,三年服務了3萬人!最高一次月入超10萬!無數網友紛紛對此質疑:憑什么陪人看個病說個話就能賺這么多?這其中有沒有黑色交易?
那么,陪診師高薪的背后都有哪些想不到的困難?社會上又為什么會出現陪診師這樣的職業呢?
跑跑腿就可以月入10萬?
黃瀟瀟開始這份工作的契機很簡單,2022年,她開始為外地患者提供醫院跑腿服務,比如代取藥、掛號等,最初每單收費100元。
漸漸地,有了穩定的客戶,她發現,不少人不是不愿意去醫院,而是沒人陪、看不懂流程、跑不動冗長的檢查線路。
在她發布的醫院攻略中,她詳細介紹各大醫院的科室分布、掛號技巧和檢查路徑,收獲了十幾萬粉絲,也讓她的接單量迅速提升。
每天凌晨四點,她就要起床,五點半前趕到醫院門口排隊,有時需要爬樓五十層以上,只為按時替客戶預約上號。
她的一天通常從日出開始,一直持續到深夜,每次服務時間一般在四小時左右,收費188元,但如果是重癥患者的全日陪護,收費則是800元一天。
對于老人包月的陪診服務,則按3980元的價格計算,更復雜的服務還包括代問診、陪同化療、心理安慰,甚至有客戶將她視作“臨時家屬”。
表面看,這是一個“輕資產、高回報”的職業:不需要專業學歷,也不需要技術門檻,憑借時間和細致服務就能賺錢,但實際工作卻是一種高強度的體力與情緒雙重勞動。
她每天平均接2到3個單子,長期處于神經緊繃的狀態,除了陪跑全流程,她還要處理客戶的情緒,有時是緊張、有時是煩躁、有時甚至是突發的病情。
而且,這項工作還常常伴隨著誤解和質疑,有些客戶希望她代替自己與醫生溝通、決定治療方案。
但她不能這么做,她必須堅守底線,明確自己只是協助角色,不能越界推薦藥物、指揮醫療行為,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不是醫生,只是幫你看懂醫生說什么。”
響應時代而生的職業
社會上對陪診師的爭議從未間斷,一方面,不少人對這項服務表示認同,認為它解決了實際問題。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很多老人一年要看病十多次,但子女因為工作無法陪伴。
對一些獨居老人或重病患者來說,陪診師提供的不僅僅是服務,更多是一種情緒支持和安全感。
另一方面,也有人質疑這個職業是否變相助長了醫療資源的不平等,有聲音認為,這可能成為另一種“黃牛”形式,甚至擔憂陪診師與醫院內部某些人之間可能存在不透明的利益鏈條。
沒有行業規范、沒有執業準則、沒有培訓標準,使得整個行業處在灰色地帶,一旦某位陪診師在服務過程中出現失誤,責任歸屬也難以界定。
盡管如此,這個行業的興起卻有其現實土壤,在快速老齡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老人需要就醫協助。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老人年均就醫次數在12次以上,而獨居老人的數量也在持續增長,加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一些省會城市的大型醫院聚集了來自各地的患者。
這些患者初來乍到,對流程不熟,對路線不清,對就醫規則缺乏了解,陪診服務恰好填補了這一“臨時家屬”角色的空缺。
此外,家庭結構的變化也是推動這一職業出現的另一推手,如今很多年輕人身處異地,既要工作,又無法經常請假陪家人就醫,而家中老人常常有慢性病、長期病,反復就診成為生活常態。
雇傭一個信得過的陪診師,成為不少家庭的務實選擇,這類“花錢買時間”的剛需催生了陪診師市場的快速成長。
盡管陪診師作為一種新興職業,在媒體聚光燈下顯得光鮮亮麗,但絕大多數從業者其實并未達到“月入十萬”的水平。
大部分人月收入在5000到15000元之間,剛入行者甚至很難接到單,能做到高收入的,多是在一線城市深耕多年,擁有豐富醫院知識和穩定客戶群體,能精準策劃就醫路徑,節省患者大量時間和精力。
陪診師這一職業帶給我們的啟示
目前,陪診師行業仍屬于缺少相應的規章管理制度,存在大量待規范問題,不過,有的地方已經開始試點嘗試。
比如上海楊浦區就推出了“持證上崗”制度,要求陪診員必須經過培訓與考核,并建立服務標準,這些嘗試無疑是行業走向規范化的一種信號。
作為一種連接醫療與生活的“縫隙職業”,陪診師折射出當下社會在老齡化、醫療資源配置和家庭支持機制等多個方面的壓力。
它不是憑空冒出的新興行業,而是在現實中自然生長出的職業形態。在供需之間,在制度未完善之際,它用一種人力方式填補了制度尚未覆蓋的空白。
信息來源:金羊網
齊魯晚報·果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