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有北京市民在社交媒體
曬出自己的新發現
地鐵扶梯上
出現了“小腳印”
圖源:上觀新聞
隨后,“多地早已叫停扶梯左行右立”的話題于5月19日登上社交平臺熱搜,引發關注。
這些“小腳印”有什么特別含義?
地鐵運營方表示,這些腳印是在提醒乘客不必“左行右立”,而是可以選擇并排站立,并提醒乘客站穩扶好。
“左行右立”是指乘坐電動扶梯時,乘客站在電動扶梯右側,讓出左側扶梯,這樣有急事的人就可以從左側先走。
這一做法最早可追溯到1944年英國倫敦地鐵里“請站到右側”標識,后來成為國際慣例,被國內很多城市引進,甚至被稱為“衡量城市文明的一種重要標尺”。不過近年來,自動扶梯“左行右立”的做法暴露出諸多弊端和安全風險。
目前,這一標識并非所有北京地鐵扶梯都有,但地鐵站都會在扶梯口明確顯示“站穩扶好”字樣,并在墻上顯眼位置張貼乘坐扶梯的提示。
其實,北京地鐵自2018年起就已取消“左行右立”的倡議提示。出于安全考慮,現在很多城市都已不再宣傳乘坐扶梯應“左行右立”。
多地早已叫停
扶梯“左行右立”
2012年上海地鐵已經取消乘梯時“左行右立”的規定,到了2019年,該做法被徹底叫停,并明確規定,禁止在扶梯上行走或奔跑。也就是說沒有必要空出左邊的通道,因為扶梯上本就禁止行走。
廣州
2018年,廣州地鐵就曾發聲,乘坐扶梯不提倡“左行右立”。2023年4月,廣州地鐵再次提醒,乘梯時“左行右立”既不安全也不高效。
2024年,有網友建議成都地鐵用喇叭提醒引導乘客,乘坐電動扶梯時“左行右立”。對此,成都地鐵回應表示,電動扶梯每級階梯的高度遠高于普通步行樓梯,在電動扶梯上行走,存在“摔倒、跌倒”的風險,還可能引發大面積的踩踏,建議大家乘坐電動扶梯時保持靜立。
為何不提倡“左行右立”?
上下走動不安全
首先,電動扶梯每級階梯的高度遠高于普通步行樓梯。人們在扶梯上行走,很容易踏空或被絆倒,行走過程中也容易擠碰到其他乘客,導致意外發生。
電動扶梯的梯級高度一般為21cm,最高不得大于24cm,高于公共場所樓梯要求的設計高度(13cm-18cm)。
其次,商場扶梯速度一般是0.5米/秒,地鐵扶梯速度則約為0.65-0.7米/秒,屬于“高速電梯”。如果有人匆忙行走或奔跑,一旦摔倒或發生緊急情況,很容易“帶倒一大片”,引發大面積踩踏。
另外,從設計原理來看,電動扶梯的坡度比日常建筑機制結構的樓梯要高一點,并不適合行走。
左右失衡有隱患
根據南京地鐵運營公司統計的運營數據,長期“左行右立”會對電動扶梯造成較大損害,95%的電動扶梯損壞因受力不均衡導致。
電梯專家、正高級工程師吳斌指出,“左行右立”的乘梯方式會產生平衡偏差,導致扶梯左側負載較輕,右側載荷較重,長此以往會致扶梯傾斜。
運行效率打折扣
“左行右立”不僅存在安全風險,還降低了扶梯運行效率。
有研究表明,當人們“左行右立”時,扶梯每分鐘可運送81名乘客,而當兩側同時站人,扶梯每分鐘可運送的乘客達到113名。也就是說,“左行右立”為了方便少數乘客趕時間,將更多乘客堵在了扶梯入口處。
因此,乘坐電動扶梯時,乘客只需站穩扶好即可,著急趕時間的乘客,如需安全快速通過,最好的方式是走樓梯。
夏季已經到來
扶梯事故也進入高發期
長裙、洞洞鞋、雨傘
都是自動扶梯愛“吃”的東西
洞洞鞋
2024年7月26日,北京石景山區一名7歲兒童穿著洞洞鞋乘坐扶梯時,不慎將腳卡在電梯梯板接口處,動彈不得。消防員到場后用撬棍擴張縫隙,成功將孩子救出。
圖源:北京消防
裙子被卡
2023年5月,江蘇蘇州,一女子乘扶梯時未收攏漢服裙擺,導致裙擺被卷入扶梯。工作人員發現后及時按下緊急制動按鈕,將被卷住的裙子剪下來,才使其脫困。
圖源:中國消防
這些易被忽視的生活細節
為乘梯安全埋下了隱患
這些安全知識要了解
乘坐扶梯時
不必“左行右立”
最重要的是站穩扶好
時刻注意腳下安全
如趕時間應走樓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