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0號,小滿節氣踩著夏天的步子來了!
農歷四月二十三,太陽行至黃經60度,正式叩開夏天的門。
這節氣名“小滿”聽著就舒服,小得盈滿,恰是生活的妙處。可對地里的莊稼來說,小滿卻是忙碌的信號,半點容不得懈怠。
老祖宗留下好多小滿農諺,說法卻有點“打架”,讓人犯迷糊。
“小滿大滿江河滿”,說的是華南此時雨水多,江河容易漲水?!靶M節無雨,黃梅節少雨”,又把小滿雨水和后續梅雨掛上了鉤。
“小滿不滿,干斷田坎”,警告雨水不足會讓田地干裂,影響收成。
河北的鄉親們都知道,“小滿不起蒜,留在地里爛”,這話可是刻在骨子里的提醒!大蒜成熟了不趕緊收,濕熱天氣一蒸,爛在地里一年辛苦就白費。再看小麥,“小滿麥漸黃,夏至稻花香”,麥子到了灌漿關鍵期。
“小滿十八天,青麥也成面”,過不了多久,青綠小麥就能磨面了。可要是雨水不夠,“小滿不滿,麥有一險”,產量說不定要受影響。南方的水稻也等著呢,“小滿好插田,芒種快種豆”,時序一點不能亂。
這邊農諺說晴天好,“小滿日頭曬,倉里盡是麥”,利于收割晾曬。
那邊又說下雨愁,“雨打小滿頭,曬死老黃牛”,怕的是先雨后旱?!靶M刮北風,伏里似烤火”,北風一起,三伏天可能熱得厲害。
“小滿無日曬,倉里無小麥”,多雨又怕影響收割,甚至鬧洪澇。老天爺的脾氣,在小滿諺語里咋就這么捉摸不定呢?其實這些諺語是老祖宗多年觀察的總結,帶著泥土的智慧。
但如今氣候變了,南邊北邊氣候差異大,諺語還能全信嗎?河北種小麥,南方插水稻,一套諺語難管全國的地,這是現實。
再說現在有了氣象預報,比看天吃飯更精準,心里更有底。
可老一輩傳下來的農諺,依舊是種地人的“老黃歷”,帶著親切感。
“小滿天天趕,芒種不容緩”,不管天氣咋樣,地里的活兒不能等。大蒜該收就得收,小麥該管就得管,和天時賽跑才是硬道理。
“小滿割不得,芒種割不及”,收割時機講究個恰到好處,早不得晚不得。
現在種地,傳統經驗不能丟,科學技術更得跟上,倆都有用。就像“小滿溫高降雨多,莫貪涼快防中暑”,提醒咱干活別忘保重身體。
“小滿見三新,櫻桃黃瓜大麥仁”,節氣里的講究,也是生活的滋味??稍捳f回來,這些農諺里的道理,放到現在還適用幾分呢?
有的地方小滿雨水多,有的地方旱,氣候差異讓諺語效果打了折。全球氣候在變,過去的規律如今可能不靈,得學會靈活應對。但老祖宗對自然的敬畏,對農時的看重,永遠是種地的根本。
“麥到小滿日夜黃”,看著地里漸漸變黃的麥子,心里滿是期待?!靶M前后種瓜種豆”,該播種的趕緊播,別等錯過了時節。種地人都明白,再好的諺語,也得配上勤快的手,才能有好收成。
“小滿玉菱芒種谷”,農作物種植的時序,刻在節氣里的密碼。如今有了更科學的種植技術,可老諺語的提醒,依舊在耳邊響?!靶M有雨豌豆收,小滿無雨豌豆丟”,雨水對作物的影響,啥時候都關鍵。
咱不能全靠天吃飯,但也得懂天時,順應自然的規律。小滿的哲學,不光是小得盈滿,更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果斷??粗乩锩β档纳碛?,你就知道,農時不等人,干活得抓緊。
關于小滿的農諺,你家鄉還有哪些不一樣的說法?
這些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在你眼里現在還值不值得信?
不管咋樣,小滿來了,夏天真的近了,地里的活兒也更重了。關注天氣變化,聽著諺語提醒,踏實干活,比啥都強。最后說一句,農諺是參考,科學是幫手,倆結合著來,心里更穩當。
種地靠的是經驗加科學,缺一不可,才能盼個好收成。以上說法僅供參考,具體農事還得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來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