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再被推上風口浪尖!
前兩天,體育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公布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競技比賽總日程(1.0版)的通知”,公布了全運的競賽日程以及開閉幕式相關信息。
根據公布信息,開幕式將于11月9日在廣州的廣東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閉幕式將于11月21日在深圳寶安區的歡樂劇場舉行。
至于各項比賽,廣州以廣東省奧體中心作為主陣地,大學城體育中心、廣州學院和廣州體育館承辦小量賽事。
而此前與“全運會”強掛鉤的、全新打造的大灣區體育中心,卻是完全銷聲匿跡?
這下,網友們坐不住了!
01
落地大灣區體育中心?
一場美麗的誤會
“搞不成開幕式就算了,賽事也一場都沒分到!”
這是網友對大灣區體育中心吐槽得最多的一點。
要知道,光是場館投資規模就超過70億元,投入之大是近年罕見。為了配合場館建成,從廣州到南沙更是猛踩油門,大搞板塊配套,包括但不限于——
南中高速萬頃沙支線、地鐵18號線南延段、靈新大道南延線工程......
集合全區之力,幾乎傾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
沒想到,全運會居然落空了。
轉頭看,隔壁投入使用14年的南沙體育館,反而拿下三天賽事+七塊金牌。
也難怪網友替南沙、替大灣區體育中心覺得不值。
還有不少網友提到,南沙為了大灣區體育中心大興土木,相關工程帶來的陣痛已經對部分商戶、居民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站在他們角度來看,此前的不便并沒有換取預期的結果,自然倍感失望。
另外,這些年來不少南沙新盤在宣傳區域價值時,都會有意無意地將大灣區體育中心和全運會捆綁一期,作為南沙發展亮點之一。
加上場館一直以今年6月作為交付節點,不少文章都在強調“南沙速度”,營造出一一種著急投入使用的錯覺。巧合的是,拿下大灣區體育中心運營權的華潤文體,又有著操盤全運會、大運會的經驗。
以上種種,都給大家制造一個“假象”:
大灣區體育中心,是奔著全運會而建的。
而事實上,官方從未正式宣布大灣區體育中心會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而且在2023年,就有文件顯示開幕式已經定在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在@廣州南沙發布中,關于全運會的內容也基本只涉及南沙體育館,并非大灣區體育中心。
嚴格來說,“大灣區體育中心要搞全運會”只是一場誤會,是大家的美好愿望。
02
南沙錯失全運會
未必是壞事!
除此以外,也有部分網友表示:
幸好大灣區體育中心,沒有承辦全運會,因為根本就不合適。
“不合適”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大灣區體育中心周邊仍是大片閑置用地,環境荒蕪不說,也缺乏可以投入使用的酒店、商業和休閑配套,根本無法滿足運動員的生活需求。
圖源:廣州日報新花城
要是就這樣趕鴨子上架,結局可能適得其反,抹黑廣州城市形象以及南沙口碑。
其次,離場館最近的18號線南延段,在全運會之前通車無望,地鐵無法直達,觀眾只能駕車前往。
出行不便,路途較遠,交通成本又高。
賽事的吸引力,或會大大下降。
最后一點,風險管控。
盡管大灣區體育中心預計在6月交付,這個節點是在全運會開幕前,但交付只是第一步,驗收調整都需要時間的,這其中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
而在聚光燈下,一點點的瑕疵都有可能會被放大。
這時候強行趕工,搏一搏?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灣區體育中心錯失全運會,或許有遺憾,但未必是壞事
另外,全運會對于南沙也沒有那么重要。
這樣的大型賽事,本身就不是一個常態化的東西,充其量只能作為一個曝光點,相當于一扇對外展示南沙形象的窗口。
于其期待全運會為南沙帶來短暫的人流和資金,倒不如討論大灣區體育中心落成以后,一年多辦幾場演唱會,拉動文旅消費來得實際和長遠。
況且,南沙想要發展,核心是金融、產業和人才。
像今天聊到的全運會也好,文旅經濟也罷,都不過是錦上添花。賽事來與不來,都不會對南沙發展軌跡、經濟或者房價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影響。
路遙知馬力,歲久辨人心。
被國家寵成小兒子的南沙,最不缺的就是機會和流量了。這次沒能在全運會成為焦點,往后還有很多的機會、更大的舞臺等著。
多一些耐心和信心,相信南沙,不負眾望。
注:1*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2*本文只供參照,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