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yward
原創首發|藍字計劃
過去兩個月,堪稱小米造車一年以來的至暗時刻。
3 月小米 SU7 高速事故、4 月底 5 月初小米 SU7 Ultra 限制馬力被車主投訴,再到4.2 萬的挖孔碳纖維機蓋被指虛假宣傳,部分車主要求退車甚至“假一賠三”…
甚至小米的手機旗艦,小米 15 Ultra,被其他 Ultra 的輪番沖擊下,也沒有了年初“影像超大杯”的獨特性。
與此同時,大家發現雷軍變了。他不再像過去那樣繼續扮演“許愿池”的角色,沒有往日的“真誠”,這兩個月發生的林林總總,全都沒有回應。
這種風格的轉變,實際上代表了現階段小米的新選擇:不再打“真誠”、“走心”的溫情牌,而是選擇“用產品的熱度壓過質疑”。
也就是說,對于輿論的種種訴求和期待,小米選擇了戰略上的忽略與漠視。
你們覺得雷軍應該回應、應該反省、應該為挖孔前機蓋事件的虛假宣傳道歉?那都是你的事了。
隨后,小米的最強反擊來了。5 月 19 日,小米官宣將在 22 日召開15 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率先掏出來的,是小米核彈級別的新品:自研芯片玄戒 O1。
但是選擇和放棄之間是有代價的,更大的風險,或也在悄然醞釀。
小米「核彈」
5 月 19 日,社交媒體科技圈、媒體的科技板塊,都被小米玄戒 O1 狠狠刷屏。盡管早些時候網友已經有“小米月經造芯”的調侃,意思大概是“每個月都說要推自己的芯片,次次都沒有下文”。
但這次不一樣,自研芯片,小米的確掏出來了,規格還不低:玄戒 O1 采用了臺積電第二代 3nm 工藝,2+4+2+2 的 10核心設計,并用上了 Arm最新的Cortex X925 CPU架構,最高主頻甚至能達到 3.9Ghz。
跑分方面,玄戒 O1 的成績也非常不俗,在 GeekBench6 中單核成績高達 3100 分、多核 8700 分,不僅擊敗了聯發科的天璣 9400+,甚至撼動了當前安卓陣營的旗艦芯片、高通驍龍 8 至尊版的地位。
無論是架構、制程還是實際性能,都不是小米過去造芯的初試:澎湃 S1 這種中低端芯片能比的。
玄戒 O1 對小米的重要性,堪稱核彈級的產品,與此同時小米也為它配備了最頂級的營銷待遇:
央視新聞評價玄戒 O1 稱“這是中國內地 3nm 芯片設計的一次突破,緊追國際先進水平”,人民網在點評玄戒 O1 的時候也不吝贊美之詞。
小米上一次出現在央媒,已經是 2024 年 3 月,小米 14Ultra 被人民網選為全國兩會報道指定手機的商業合作了。
用雷軍自己的話來說,他們對造芯提出了很高的目標,不僅要有最新的工藝制程、旗艦級別的晶體管規模、第一梯隊的性能和能效,還要在投入方面達到了 500 億級別。
理論上,它的出現代表了小米現階段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最強技術力。
只是,網友對玄戒 O1的質疑一點都不比贊美少。
自研的含金量
在社交平臺上,玄戒 O1 自研的“含金量”是吵得最多的話題。
一方面,有些吃瓜網友因為小米之前的宣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里作祟;另一方面,小米從之前的澎湃S1,一款28nm制程的中低端芯片,一下子大跨步到玄戒O1這樣的頂級芯片,蛻變一樣的進步能力讓一些人接受不了。
一個比較有趣的插曲是,2023年小米也曾有央媒助陣,宣傳澎湃OS是“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但因為小米手機的開機界面還有“power by Android” 的標識,這次的宣傳也沒能得到廣大網友的認可。
那這次的移動SoC(系統級芯片) “自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芯片制造主要有設計、生產和封裝三大步驟,而小米的這個“自研”,指的是芯片層面的「設計」自主研發。
Arm本質是一個做芯片設計的公司,他主要靠把自己的設計以授權的方式賣出去賺錢,也就是Arm會提供現成的“菜譜”:公版的芯片設計方案;如果不打算采用,那么“菜譜”就得自己研究了。
其實在全世界范圍內 “自研芯片設計”不是什么稀罕事。除了小米之外,能提供芯片架構設計能力的廠商還有很多,最為出名的就數高通、聯發科和華為了。(還有三星和谷歌)
不過各家的自研程度又有所不同。
比如聯發科的天璣9400,盡管CPU核心(Cortex-X925、X4、A720)基于Arm公版架構,但掏出了全大核架構與緩存優化等差異化設計,基于公版核心進行優化;在芯片中配置了自研NPU與AI引擎,實現IP核的自主研發,可以說是基于公版架構進行自主研發的代表企業。
更深入一點的,就是高通了。比如在驍龍8至尊版中,引入了高通自研的Oryon CPU架構,也就是意味著相比聯發科高通具備了從架構層面的自主研發能力,完全擺脫Arm公版架構、實現Soc核心層面的完全自主設計。
至于要說當今在芯片研發設計層面的天花板,那一定要數蘋果和華為。
蘋果的處理器雖然依然基于Arm指令集架構,但在從A5芯片開始蘋果就自研CPU/GPU的微架構,對性能實現全面優化,還在神經引擎設計、先進封裝工藝及AI生態整合的多個領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實現了面對安卓陣營長達十余年的性能壓制,也就最近一兩年才被高通的旗艦芯片追上。
至于華為,通過魔改Arm V8架構處理器實現芯片微架構層面的自主研發設計。在麒麟9000S及后續的麒麟9020芯片中,用上了華為自研的“泰山核心”架構,實現在微架構層面的超大核、大核和小核均用自主設計。
|圖片來源:極客灣
因此,在對比了聯發科、高通、蘋果和華為之后,小米玄戒O1的自主研發設計程度最接近的,應該還是聯發科的天璣芯片。
根據GeekBench6上玄戒O1的相關數據,有不少媒體推測玄戒O1的CPU大核是目前 Arm最新的Cortex X925架構。
正是因為采用了Arm的公版架構,讓玄戒O1又陷入了另一種質疑之中,比如它會不會是Arm公版的套殼換皮產品、會不會有第三方提供設計然后給小米買下了、會不會是直接買了聯發科的公版方案套殼進行優化排列等等。
這個問題實際上目前并沒有正確答案,不過只看現存的一些信息,我可能會傾向于玄戒O1是在公版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優化,然后搭配部分自研或第三方的IP核,實現芯片的量產。
其中一個理由是,目前玄戒 O1 采用了2 個超大核為主的 2+4+2+2 架構,目前并沒有類似結構的產品讓小米換皮。
哪怕是同樣為 10 核心的移動 Soc,基于公版架構的天璣 9400+是全大核設計,聯想SS1101 是2+2+3+3 結構,三星Exynos 2500 是1+2+5+2結構,都有不同的地方。
因此,最終的結論是,單看紙面數據玄戒 O1 確實不錯。
而且在這個節點發布也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淡化過去一個多月的種種負面影響,為接下來5 月 22 日、全年的重頭戲小米 15 周年戰略發布會打好輿論基礎。
只是這么好看的紙面數據還是沒法停止網友們對玄戒 O1的質疑,和小米的上一款產品:小米SU7 Ultra相比,大家對玄戒O1的態度明顯謹慎乃至有點苛刻了。
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小米的“真誠”光環露餡了。
光環褪去后的蠢棋
實際上在挺長一段時間里,“真誠”的確是雷軍乃至小米的重要標簽。
SU7 發布的時候,小米沒有過于執著和保時捷、特斯拉進行數據對比也得到了好評,談及續航時,雷軍也大方承認和特斯拉的技術差距,這種“自揭短”的行為,被不少網友、媒體評價為“真誠”。
此外在產品營銷方面,小米更是創造了多個“行業首創”。
比如針對用戶質疑,小米發起「小米汽車答網友100問」,直接回應定價策略、造車優勢等尖銳問題,被網友點贊為“真誠地和用戶交流;雷軍本人更是在發布會前連續五天發布「雷軍答網友問」視頻,親自解答用戶關切問題。
到了今天,這個問答環節已經成為了大部分車企在營銷環節的標配。
后來,小米又開展了「雷軍的副駕」直播活動邀請汽車博主試駕,展示真實駕駛體驗,開創了“老總直播”的先河,有時候試駕嘉賓問的問題比較直接雷軍也會回答,收割了不少網友的好感。
在抖音,雷軍擁有大批的“迷妹”。3 月高速車禍前,雷軍會在抖音上分享車輛的介紹、上班的日常、產品設計的小細節,還會在微博發發健身打卡的日常、旅行的計劃,而不是硬邦邦的商業廣告和宣傳,得到了網友“不裝不端”的好評。
甚至因為多起交通事故驗證了小米 SU7 車身強度出色,還出現了“小米第一次造車,不知道怎么偷工減料”的論調。
在輿論風向對雷軍和小米最友好的時候,不少網友都有種感覺:小米和其他車企不一樣。
但是在今年 3 到 5 月,這種“真誠”的光環迅速被擊碎。
首先是 3 月的高速車禍,小米在智駕宣傳上有著沒法撇清的責任,雷軍曾經宣傳所有的小米 SU7 都能擁有“端到端”的能力,但實際上只有配備激光雷達的 Pro 和 Max 支持,這種宣傳的“抓大放小”,掀起了網友對小米“真誠”的懷疑。
時間來到 5 月之后,小米更是狀況頻發。五一假期,小米官方打算通過 OTA 的方式來限制小米 SU7 Ultra 的馬力,從常駐的 1500 匹降低到 900 匹,想要解鎖需要考取相關專業執照或證明。
這讓產品“貨不對版”的騷操作遭到了車主的激烈反對,然后在一天之后小米官方宣布撤回OTA 固件。OTA風波的反復橫跳、瞎折騰暴露了小米在策上的猶豫和不專業,進一步瓦解了小米在車主群體眼中的“真誠”光環。
當然對小米“真誠”標簽最直接的沖擊,還是要數挖孔前機蓋事件。在小米SU7 Ultra發布之初,小米提供了號稱和跑紐北的小米SU7 Ultra 原型車“同款”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供選裝,選裝費4.2萬元。
不過等挖孔前機蓋的車型開始交付之后,車主們發現拆開前機蓋后完全沒看到車內的結構有作對應修改,兩個挖孔根本沒能提供 “雙風道”,既沒有連接剎車散熱系統,也測不出任何導流效果。部分車主們開始質疑小米“虛假宣傳”、“貨不對版”,甚至對小米進行起訴要求退車退定金、“退一賠三”。
小米汽車在5月7日致歉聲明中已經承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并提供限時改配服務,以及贈送2萬積分(約合人民幣2000元),但這2000 塊和 4.2 萬的“心情件”相比差距還是太大,沒有多少車主買賬。
宣傳一款產品擁有不存在的功能,狠狠刺痛了車主們的底線,完全擊碎了“真誠”光環。小米SU7 Ultra 和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在車身結構、設計上完全是兩臺車,雷軍和高管不會不知道看似相同的挖孔前機蓋從結構上看完全不是同一個產品。
在宣傳上沒有主動厘清模糊不清的部分,誤導了消費者以為產品擁有不存在的功能進行消費,這次小米在宣傳上的責任難辭其咎。
更糟的是面對這次的輿論事件,小米的回應也不怎么樣。輿情發生后一直活躍在微博和抖音的雷軍并沒有正面回應,被網友批評是對問題的回避和淡化處理,在認錯的態度上就不真誠。
然后在憋了很長一段時間后,網絡“爆出”的「雷軍內部講話」,觀感又非常之差。
在講話中,雷軍首次回應了 3 月底 4月初的事故,說原本小米創業 15 周年的慶典活動,被3月份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擊碎了……我們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一下子都懵了。
實話說,對網友來說,沒有人關心小米 15 周年的慶典怎么樣,但關心交通事故的處理結果。在這段講話的邏輯中,雷軍將交通事故作為“擊碎慶典活動”的因,就有點顯得不近人情了。
同時在講話中,雷軍還使用了很多定語,比如“新人、創業、行業領導者”等,在一篇以悲劇進入的演講稿中,加入如此多的營銷詞匯,特別是“新手保護期”的說法,確實不合適。
這段講話在社媒平臺上瘋狂發酵,引來了不少網友的猛烈批評,把小米推上風口浪尖。
造車一年,小米并沒有意識到危機應對手段和賣手機時不可同日而語。小米不僅對危機的應對不足,所謂的「真誠」也沒有達到公眾對小米期待的水平。
其實在玄戒 O1 的宣發稿中,雷軍依舊像去年年初發布小米 SU7 那樣,在文段最后“懇請”大家“手下留情”。
但事實是,現在的網友不再能接受小米這樣不真誠的撒嬌了。經過無數的事實證明,最大的真誠是產品和對待問題的責任感。
正如網友們批評“新手保護期”的說法就像在淡化責任一樣,商業不是過家家,不是和用戶打情罵俏,是真刀真槍,最終還是得回歸到產品上來。
好的產品會被交口稱贊,差的產品會被口誅筆伐,這是商業的本質;第一次造車、第一次設計芯片,都不能成為“被放過”的借口。
小米 SU7 是如此,玄戒 O1 也是如此,甚至接下來的小米 YU7 更是如此。
玄戒 O1 紙面數據極高,作為小米現階段的最強反擊理論上的確有足夠的底氣;如果沒過度營銷的話,小米能借此成為全球第四家能擁有設計 3nm 制程芯片能力的科技公司,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只希望這款產品能真正體現小米對技術、對消費者的“真誠”,在營銷之外,多掏出一些能彰顯實力的真功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