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篇深度文章,是36氪講新能源汽車行業芯片的事兒,看完挺有感觸的。故事的主角是英偉達,但又不僅僅是英偉達——不是汽車行業的人可能不是很了解,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很關鍵,吸引了非常多的消費者從油車換到混動或者純電車。
在這兩個領域的核心部件就是芯片——智能座艙芯片基本被高通壟斷,甚至對手比手機市場還要少(手機至少還有聯發科和華為芯片,現在也有玄戒了)而智能駕駛芯片,特別是高端的,基本都使用的英偉達芯片,從此前的Orin,到Orin X再到Thor,基本壟斷中高端新能源車市場。
沒有像樣的對手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旦芯片延期或者是硬件拉垮,對客戶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文中有一個很鮮明的例子:英偉達最新的Thor芯片從24年延期到今年8月份,光理想一家至少少賣了2萬臺車,60億元的營收。
蔚來可以說是最早明白這個道理的,一方面受制于人是商業大忌,另外一方面,蔚來這家企業骨子里就有足夠的探索和創新精神,成立之初的第一臺車他們做了全國首款全鋁車身的ES8,這個技術攻克花了半年,后面暸望塔式的激光雷達也稱為行業的“標準”,那智能駕駛芯片這么核心的技術,他們自然要做。2021年立項,投入超百億,花費4年,蔚來自研的智能駕駛芯片終于量產上車。這顆芯片的名字叫“神璣NX9031”,首發搭載于旗艦車型ET9上。
據36氪文章中寫道“車企對汽車芯片的理解有其優勢。不少工程師向36氪評價,蔚來神璣芯片的架構設計甚至比英偉達的Thor更為合理,其實無需迷信英偉達,因為“在自動駕駛芯片上,其實大家都在差不多的起跑線上。”
行內人喊著“無需迷戀英偉達”,因為中國車企有做得更好的,但大多數人可能認為外企在芯片領域“技高一籌”。蔚來也并沒那么在意,隨著這顆芯片從ET9下放至更為親民的ET5、ET5T、ES6、EC6上,體驗會說明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