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點突然,在環塔拉力賽迎來20歲生日的2025年,還頗有幾分盛況空前的意思。
長城汽車與寧德時代雙雙成為本屆賽事的戰略合作伙伴,前者旗下“坦克”品牌贊助燃油組別,提供坦克800(參數丨圖片)作為官方保障車。
后者則為電動組別提供麒麟電池及超充技術支持,覆蓋10支新能源車隊。
比亞迪首次以“比亞迪·仰望環塔拉力賽”冠名,主推仰望U8越野版,并設立“新能源組別技術獎。
國際品牌有豐田和KTM提供贊助,并派出代表車型參賽。
華為和中國石油提供跨界支持,華為提供 ADS 3.0智能導航系統及沙漠路段5G通信保障。中國石油配套建設沿線移動加氫站與混動車型充電樁。
當前報名參賽的汽車組有北京越野,奇瑞捷途,豐田Gazoo Racing,紅旗汽車,特斯拉Cybertruck、長城汽車等多家中外車企。
老夫聊發少年狂!2025年的環塔拉力賽怎么就遇上了自己第二春的感覺呢?
開門見山,環塔拉力賽火了,本質上是汽車產業四大趨勢的集中投射。
其一,技術路線的“百花齊放”。
賽事現場同時出現純電(東風猛士917)、氫燃料(豐田蘭德酷路澤)、智能四驅電混(坦克300 Hi4-T)、超快充(寧德時代麒麟電池)等多種技術方案,精準映射當前市場“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技術探索期特征。
其二,極端場景的剛需驗證。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消費者對“電動越野”的可靠性質疑成為市場擴張的隱形天花板。
4500公里賽程中涵蓋沙漠、戈壁、雅丹等多種極端地形,構成了對三電系統的“極限壓力”。
通過在環塔拉力賽中的實戰考驗,新能源汽車企業能夠獲取大量關于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在極端環境下的數據。
這些數據對于企業優化技術、改進產品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
其三,跨界生態的構建競賽。
事實上,當傳統能源(中國石油)、ICT(華為)、摩托車(KTM)等異業巨頭紛紛入局時,已經揭示汽車產業競爭正演變為“生態圈”的較量。
而這種立體化商業博弈,使得本屆環塔的舞臺意義已經不再局限于體育賽事本身。
其四、消費者需求多樣化。
隨著汽車文化的普及,消費者對于汽車的需求不再僅僅局限于日常出行,而是更加追求個性化、多元化的體驗。
越野文化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越野車型和越野賽事產生濃厚興趣。環塔拉力賽所展現出的極限挑戰、冒險精神以及車輛在復雜地形下的卓越性能,正好契合了消費者對于刺激、獨特體驗的追求。
所以,如果非要對這一屆環塔賽事的熱度來一次溯源,那就是汽車市場變革與賽事價值實現了共振。
當我們將視線從賽事層面轉到具體參賽隊伍時,發現時隔十年重回環塔拉力賽的長城汽車派出了坦克、哈弗、長城炮三個品牌參賽,是陣容最為齊整的一支代表隊。
長城汽車回歸,十年蟄伏的背后,蘊含著怎樣的戰略深意?
首先,這應該是一次產品矩陣的淬火之旅。
長城汽車三大品牌組成“全原廠量產陣容”,正式出征柴油、新能源、汽油三大組別。
十輛賽車、三種動力類型、三個細分陣地,實踐著“多動力路線并行”的務實策略。
比如,沙漠賽段對3.0T V6發動機的持續摧殘測試,實則是向市場傳遞“動力冗余”的硬派哲學。Hi4-T混動車型的穩定性則會在全賽段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證明。
而魏建軍親自跟跑非競賽路段的玩家行為,巧妙地將企業家IP轉化為技術可信度的活體注腳。
其次,這將是一次越野品類價值的重估之旅。
在城市化SUV泛濫的當下,長城汽車通過賽事重申“專業越野”的技術壁壘。
2000公里+特殊賽段中記錄的懸架形變、傳動軸扭矩等數據,將成為Hi4-T混動系統迭代的黃金樣本。
這種“以賽促研”的模式,正是長城汽車所渴求的。
據長城汽車內部技術白皮書顯示,該模式較之封閉研發將節省約40%的驗證周期。這種正大光明“撿大便宜”的機會,長城汽車怎會輕易放過?
然后,這將是一次長期主義敘事的重構之旅。
盡管陣容強大,但魏建軍已經為長城汽車所有參賽小隊做出了“不追求名次”的比賽定性。其實質是將賽事轉化為技術展示的沉浸式劇場。
或許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賽事場景,當特斯拉Cybertruck以科幻造型吸睛時,長城汽車則用滿身泥漿的賽車詮釋“可靠即是真的豪華,穩定才是主流科技”的核心價值觀,這種差異化敘事正在重塑越野細分市場的評價體系。
所以,魏建軍帶領長城汽車重返環塔,將是品牌“技術馬拉松”的關鍵里程碑。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產品硬實力的集中展演,還可以看到品牌底蘊與精神意志的集體亮劍。
我們之所以耗費了一些筆墨,由面及點,對本屆環塔賽給予了值得期待的評價,其本質是因為本屆賽事首次設立了“新能源組別”,其產業意義遠超賽事本身。
基于產業未來發展來看,或將成為中國方案的試驗田。
當東風猛士917純電車型與長城汽車Hi4-T車型在新能源組別同臺競技時,實質是不同技術路徑的生存測試;
而新能源組別設立的“技術獎”絕非單純速度比拼,暗示行業正在建立新的性能評價維度;
當豐田氫燃料賽車與長城混動車型并肩穿越戈壁時,消費者對“新能源=城市代步”的刻板印象將被一擊而潰。
這種認知重構,又將為30萬元以上高端新能源車市場開拓出更廣闊的增量空間。
然而,既然是“試驗田”,就必須看到事物可能朝著兩個不同方向發展的可能性。
我們截取其中用戶,以及賽事觀眾最關注的一個點:參賽車輛與量產車型是一樣的嗎?
當然有所不同。
事實上,不僅僅是環塔賽,任何一場專業的汽車賽事,除非明確規定只能使用量產原車,否則都會有所差異。
據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數據顯示,2023年達喀爾拉力賽冠軍車型的技術轉化率甚至不足15%。
這其實是技術表演與量產落地之間必然存在的距離。
直白講,車企可以做到的技術,并不意味著是用戶能夠買到的功能。
如此前提下,針對本屆賽事,長城汽車在官網上公開強調的“量產車核心部件原廠狀態”參賽規則,或是平衡兩者的最優解,具有強大的市場現實意義。
當這場橫跨4500公里的汽車產業巡禮徐徐拉開帷幕時,當電動化浪潮席卷每個細分市場時,伴隨著賽事地推進與結束,我們得到最重要的結果或許只有一個:真正的創新不是對傳統的徹底顛覆,而是在極端環境下證明新技術同樣能夠守護人類最原始的征服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