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連綿的陰雨后,陽光穿透云層,久違的明朗將溫暖照進了老李等人心中。
“八年了,這錢終于有著落了,謝謝陳法官解決了我們的大難題!”老李三人雙手接過調解書,向肇慶封開法院法官陳建威連聲道謝。
而雇主老丁也是如釋重負,“感謝法官量身定制的‘理財’方案,我一定按約履行!”
這是怎樣的一個案子,法官又定制了一份怎樣的“理財”方案?事情還得從八年前說起。
八年欠薪,一并調
2017年,老丁雇請老李、老王、老張從事大理石打磨拋光工作,可工作結束后卻只支付了6萬元勞務費,剩下5萬余元遲遲未能付清。
多次追討未果之后,今年4月底,老李等人到封開法院南豐法庭起訴。
案件受理之后,承辦法官陳建威仔細翻閱卷宗發現,雖然案件事實清晰,但老李等人因長期討債,對立情緒較為突出,如果一判了之矛盾還可能繼續升級。他決定先安撫老李等人的情緒,耐心傾聽他們訴說事情原委。
細細傾聽過后,陳法官發現三名工人訴求各異:老李著急子女學費希望盡快結清,老王提出利息補償,老張擔憂雇主繼續賴賬,堅持判決后直接執行。
“你們從外地過來一趟不容易,訴訟耗時費力,不妨等我們找到對方,大家坐下來談談。”待老李等人情緒舒緩后,陳法官從調解的高效便捷和執行的可能性入手,抓住時機提出,老李等人也點頭稱是。
深知三人的困境與急切心情,陳法官當機立斷,三案并調,為糾紛化解按下“快進鍵”。
分期還款,搭橋梁
“不是想賴賬,每月最多能湊一萬。”雇主老丁掏出發黃的賬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著廠商諸多欠款,經濟狀況窘迫。
送達階段,陳法官聯系上了老丁,他對于老李三人訴請的金額無異議,態度誠懇地表達了調解意愿,但稱因為廠商拖欠貨款,本身也資金緊張,無力一次性償清全部款項。
一邊是工人心急如焚,一邊是雇主資金鏈瀕臨斷裂,詳細了解到老丁面臨的實際難處后,陳法官當即調整調解方向。
“直接判決或進入執行階段,這錢就得一次還清,值不值當?”見老丁態度積極,陳法官提出分期還款計劃,以調解方式減輕還款壓力。
“好,法官出面調解,我一定配合。”最終老丁同意約時間到法庭商討方案。
方案定制,調成了
立夏剛過,絲絲涼風伴著細雨輕輕拂過,卻未能吹散彌漫在調解室空氣中的緊張氣息。
“后面賴賬怎么辦!”一聽到要分期,老張急紅了眼。
“大家都是奔著解決問題來的。分期不是認輸,而是給困境中的雙方一個緩沖期。”陳法官一邊安撫老張情緒,一邊引導他理性評估老丁的償付能力,并告知調解書的法律效力。
一番話后,三人逐漸放下心來,開始商討分期還款的具體細節。
“每月4000元,直至還清為止。”“每月4000元。”“每月3000元,不能再少了!”陳法官分別征詢三人的意見,然而,老丁卻堅稱,每月一萬元已經是盡自己所能,甚至說出“執行就執行”的賭氣之言,調解又陷入僵持。
要充分考慮老李等人的資金需求,又要給老丁一定的資金周轉時間,為雙方找到平衡點。陳法官馬上意識到,矛盾焦點集中在每期金額的分配上,必須精打細算“花”好這筆錢。
公平優先,兼顧需求,在其細細打磨下,一份“理財”方案成功出爐:老李子女學費問題迫在眉睫,家境最不富裕,每月4000元為宜;剩余的6000元在老王和老張之間平均分配。
老李、老張很快同意了方案,而老王卻對每月下調的1000元耿耿于懷。
“大家一起做工,老李的情況你也清楚。”陳法官先是引導老王換位思考,見其態度有所松動,又趁熱打鐵道:“等過幾個月,老李的薪酬還清了,他每月的4000元就可以在你和老張之間分配,分期時間可以再減少。”
一番和風細雨的勸說下,老王接受了調解方案。
雙方在調解筆錄上簽完字的那一刻,窗外連綿陰雨恰好停歇,三起持續八年的“薪”事在雨后初霽時圓滿化解。
對于涉農、涉民生案件,堅持“調解優先”原則,以柔性方式化解矛盾,既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又為債務人預留合理履行期限,2024年以來,封開法院共受理勞動爭議、勞務合同等糾紛近400件,為372名工人追回欠薪1580.3萬元。
來源:肇慶中院 封開法院
審核:黃慧辰
編校:張涵青
采寫:吳燦霞 李鈺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