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青磚的川西院落里,外國友人驚嘆雕花門楣,舉著手機狂拍屋檐下流光溢彩的蜀錦。推開另一扇朱漆大門,窯火鍛造的滎窯砂器上,栩栩如生的玫瑰綻放,友人再次連呼“amazing!”
這樣的場景發生在天府新區的官塘,一座用非遺折疊時間的超級村落。“一站式”在官塘感受多種非遺的魅力,不只成都人喜歡,外國友人也愛。在第九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來臨之際,四川天府新區率先以國際化思路開展非遺傳承交流活動,創新推出了“守藝探尋”非遺體驗系列活動,吸引了一批“會耍”的外國友人來到官塘。
體驗非遺手作
找到中國古方里的節奏密碼
蜀錦博物館中,千年織機吱呀作響,織出“寸錦寸金”的詩意。剛踏進蜀錦博物館,外國友人們就是一陣猛拍,這里是行走的錦繡世界,墻面全被流光溢彩的蜀錦紋樣包裹。
來到國家級非遺滎經砂器燒制技藝的活態展館——天府官塘非遺小鎮里的滎窯博物館,不同砂器奏響的“土與火之歌”讓外國友人探尋到另一項中國古代技藝的魅力。
對他們而言,和非遺相關的手作體驗,才是真正的大冒險。當東方植物的藥香遇上西方鼻子,制作香囊的體驗過程,注定比香水發布會還“刺激”。丁香、薄荷、艾草、紫蘇和石菖蒲,五款不同功效和味道的藥材并非隨意選擇,而是按照通行的配方組合,適合制作成供端午節佩戴的香囊。
認識中藥材,識別味道是古法香囊制作的必經之路。讓外國友人用“中國天平”——秤,稱出所需的克數,又是一道難題。待終于將中藥材稱重完畢倒入碗里,畫圈搗藥臼的過程中,外國朋友找到了中國古方里的節奏密碼。
第一屆中意時尚生活周
帶你全方位解鎖非遺
傳承手工之美、文化之韻,非遺拓印作為一項傳統技藝,同樣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拓印的手法看起來簡單,將宣紙放在磚上面,噴水,用刷子捶打,宣紙上出現明顯的圖案后,等待水分蒸發到一定程度,再用裹上絲綢的拓包涂色,實際上,每一步都很考耐心和力道。
看似最簡單的,其實也是最難的,是制作漆扇。小小一把非遺漆扇,不僅是工藝的傳承,更是流動的東方美學。到底什么樣的漆扇算好看,或許不應有標準答案,因為每一把漆扇都是時間與自然聯袂簽名的孤品。
隨著天府新區非遺體驗一日游活動的結束,“神秘的東方力量”已在外國友人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第九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四川天府新區配套活動——第一屆中意時尚生活周,還將推出更多非遺系列活動,帶你全方位解鎖新區非遺,開啟一段奇妙之旅。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靜宇 供圖 主辦方 編輯 曾雪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