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系三號坦克N型,是在1943年意大利在北非的三個裝甲師被摧毀后,墨索里尼下令暗意德混編新組建的裝甲師中下轄的一個連的主要裝備,與德系三號坦克N型最明顯的區別是去除了側裙板,其他參數基本一致。該型號屬于三號中型坦克系列的第十四個變型,也是最后一個。戰斗權重為3.0,在更新“lxwa罷工”中引入。
為了增強三號坦克的火力,使其能夠在戰場上繼續發揮作用,德軍決定為舊型號的三號坦克換裝75毫米火炮,從而誕生了N型。從1942年6月開始,最初的三號坦克N型是使用生產線上的J型、L型和M型半成品改造而成,其中三號坦克J型改造了3輛,L型改造了447輛,包括在役的M型也改造了213輛,還有37輛是用戰損的以上型號改裝的。由亨舍爾、魏格曼、MNH、MIAG、奧格斯堡-紐倫堡機械廠聯合生產,至1943年8月共生產或改裝了700輛。從1943年3月開始,生產的N型涂抹了防磁的ZIMMERIT涂層,并且從1943年初開始,所有生產的N型均在車體兩側加裝了裝甲裙板。
在庫爾斯克戰役開始時,前線德軍總共裝備了115輛三號坦克N型,主要擔當裝甲部隊的火力支援車,與虎式重型坦克部隊協同作戰,執行偵察、護衛和反步兵等輔助任務,以減少敵方步兵或反坦克小組對虎式坦克的威脅。在此戰中,雖然沒有證據顯示N型有大量損失或擁有特別優秀的戰果,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為德軍的裝甲部隊提供了火力支持。之后,德軍在東線逐漸轉為戰略防御,N型繼續在各個戰場上服役,為德軍的裝甲部隊和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1943年,德國為增強意大利領土防御,向意大利派遣了包括三號坦克N型在內的多種裝備。這些三號坦克N型被編入當年組建的意大利“黑衫”第一裝甲師,該師第二連裝備了12輛三號坦克N型。為適應意大利的使用需求,這些坦克拆除了側裙板,并且車長指揮塔上的機槍也被移除。然而,意大利的三號坦克N型未真正參加過戰斗,因為該裝甲師在組建后一直處于訓練狀態。后來,德軍在盟軍向德國推進時收回了這些坦克,最終它們在德軍手中被盟軍俘獲。而剩余的其他三號坦克N型繼續在德軍中服役,直到戰爭結束。
戰后,有少量的三號坦克N型幸存,現存于英國博文頓坦克博物館和德國辛斯海姆科技館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