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家理財子公司合計管理產品規模達到26.44萬億元,同比增幅14%。
文/每日財報 張恒
理財真凈值時代,作為業界實力最為雄厚的理財機構且為理財業務發展主體,銀行控股的理財子公司已經形成了“百花齊放、百舸爭流”之局面,經營業績發展始終備受業內外高度關注。
隨著各大上市銀行陸續披露完畢2024年財報,國內2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年度經營情況全部浮出水面。
作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關鍵運營主體,這些理財子公司披露的經營指標既構成了我們觀測其自身成長軌跡的立體鏡像,也形成了透視整個財富管理行業生態演進的窗口。
行業回暖,
2024年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增長提速
截至2024年末,27家理財子公司合計管理產品規模達到26.44萬億元,相較于2023年同期的23.15萬億元增長了3.29萬億元,增幅為14.21%。
在市場整體規模增長的大背景下,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顯示,截至2024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9.9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75% 。
也就是說,去年27家理財子公司的規模增長與市場的整體擴張相互呼應,表明這些理財子公司在把握市場機遇、吸納資金方面具備較強的能力。同時,這27家理財子公司在理財市場中占據了超88%的份額,成為扛起市場管理產品規模的絕對大旗,整體實力不容小覷。
從擴張軌跡觀察,2024年在債牛行情、以及存款利率快速下調的背景下,理財行業規模增速實現回暖,各家公司步入全面擴容周期。其中,國有大行理財子、股份行理財子、區域行理財子AUM同比增速分別為16.6%、11.1%、19.6%;AUM分別達到了10.22萬億元、12.94萬億元以及3.29萬億元。
對此,中金公司在5月5日已發布的《行業回暖、盈利提升—上市銀行2024年理財業務綜述》中這些評價道:“國有行理財子或受益于母行更大力度的手工補息整改;股份行理財機構持續擴大市場份額,但同質化競爭加劇使得頭部機構增長動能受到挑戰;區域行理財機構保持了良好的成長性,尤其是江浙地區的理財子。”
拆分公司具體而言,我們發現,2024年多家理財子的管理規模同比增速突破30%,其中領跑者增速可高達43%,折射出行業高速擴張的強勁動能。
國有行理財子方面,6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的規模均實現穩定增長。其中,農銀理財、工銀理財的管理規模均超過了1.9萬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6.9%、14.2%。而增速最高的是交銀理財、中郵理財這兩家公司,管理規模均增長了超30%,當期AUM分別為1.62萬億元、1.02萬億元。
股份制銀行理財子中,招銀理財和興銀理財繼續坐穩產品規模榜第一、第二寶座,也是唯二的兩家產品余額規模突破2萬億的理財子公司,不過,這兩家的AUM增速卻均有所下降,分別為-3.1%、-3.8%。
而規模增長速度較快的則是華夏理財與恒豐理財,兩者的管理規模在2024年分別增長了40.8%、42.9%,恒豐理財AUM增速為所有理財子之最。
恒豐銀行在2024年報中表示,恒豐理財已經建立起“恒仁、恒盈、恒智、恒信、恒惠”五大系列產品架構,聚力滿足客戶多層次財富管理需求。同時,公司還持續聚焦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海洋經濟、提振消費等重點領域,發揮理財資金直投直拓優勢,全力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穩健合規經營,著力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推動公司發展穩中有進、進中提質。
城農商行理財子公司中,蘇銀理財以6332億元的管理產品規模占據城商系理財子公司首位,展現出區域龍頭的實力。此外,南銀理財、北銀理財規模增長較快,分別為26.6%、33.5%,為城農商行理財子中增速最高的兩家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與股份行理財子公司所不同的是,9家城農商行理財子公司2024年AUM增速均錄得正增長,而且除了青銀理財同比增速為個位數之外,其他8家公司的管理規模增幅均超過了11%。這背后凸顯了城農商行理財子公司在區域市場深耕細作,憑借對本地客戶需求的深入了解和靈活的市場策略進行差異化競爭,不斷拓展業務版圖,實現規模的穩步擴張。
國有行理財子盈利穩定,
股份行、城農商行理財子利潤分化
我們再將眼光重點聚焦在市場較為關心的業績層面上,上述27家理財子公司中,有24家披露了2024年的經營業績。
從全局分析,相較于2023年的負增長,2024年整個理財子公司總計凈利潤實現了扭轉,復蘇向好跡象顯現。根據中金公司的測算,2024年理財子公司加權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7%,相較2023年的負增長實現扭轉,整體凈利潤實現了高增。其中,國有行/股份行/區域行理財子加權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6%、1%、9%。
具體到各家公司來看,整體而言,這24家理財子公司2024年業績情況并非像管理產品規模那樣表現穩步擴張,而是顯示出較為明顯的分化,不同性質的理財子公司業績表現不一。其中,國有大行的理財子公司2024年實現的凈利潤穩定增長,而股份行、城農商行的理財子業績有一定分化。
在6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中,中銀理財凈利潤最高,達到了19.63億元,同比增長20.58%,緊隨其后的則是農銀理財,為19.56億元,同比增長22.48%,此外,中郵理財的凈利增速也超過了20%,達到22.47%。
股份行理財子公司中,招銀理財以27.39億元的凈利潤位居行業第一,但增速有所下降,為-14.14%。此外,興銀理財、信銀理財的年度凈利也超過了20億元,分別為26.94億元、24.9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34%、10.51%。
可以看到,以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為頭部的理財公司競爭越來越激烈,其中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均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而招銀理財有下滑趨勢,而且目前三者凈利潤相差并不算很大,尤其是興銀理財凈利潤與招銀理財相差僅0.45億元,相較于2023年末相差6.08億元,差距呈現大幅縮小趨勢,這意味著兩者在市場上的競爭會趨于白熱化。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招銀理財凈利潤有較大幅度滑坡外,民生理財盈利也不如意,同比下降11.46%至10.2億元,為股份行理財子公司中唯二出現的盈利下滑。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浦銀理財、廣銀理財和華夏理財的凈利則是大幅增長,其中浦銀理財2024年凈利更是暴漲了158.57%,為所有理財子公司中盈利增速最高,表現驚人,哪怕在基數較小的情況下,也能看出其強大的盈利能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浦銀理財2024年業績大增的原因,除規模增長外,該公司部分短期類固收產品受益于債券牛市行情,獲益頗豐。此外,在部分理財公司降費讓利情形下,浦銀理財費率下降情況尚可,有利于保證利潤增長。
城農商行理財子公司中,杭銀理財2024年凈利潤最高,達到了9.05億元,同比增長2.49%,其次則是寧銀理財,為7.4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38%,而盈利增速最高的是唯一的農商行理財子公司渝農商理財,2024年凈利大幅增長了44.12%,主要原因是受理財市場回暖,集團進一步加強理財產品定價管理,理財手續費收入有所上升的助力。
然而,上銀理財、北銀理財2024年凈利潤卻大幅下滑,增速分別為-61.27%、-40.38%,盈利規模也掉至末尾倒數一二名,凈利分別僅為1.22億元、1.86億元。有觀點認為,這兩家公司在去年管理規模實現較好增長的情況下卻出現了凈利潤大幅縮水,原因多半是和產品大幅降費讓利有直接關系。
總體來看,國有行理財子的凈利潤規模表現不如股份行突出,更多需要考慮社會效益和產品投向因素。而股份行理財子超過15億凈利潤規模的就有五家,但內部差異較大,需要考慮到成立時間和低基數效應影響。城農商行理財子公司盈利情況同樣表現為分化,可能與區域內理財產品同質化、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有關。
展望未來,中金研究報告指出,資管行業凈值化與公平化的核心定位未發生改變,預計理財產品監管要求或與其他資管產品拉齊;平滑信托與收盤價估值逐步整改后,理財產品面臨凈值波動提升壓力。從理財自身角度出發,資金負債期限、綜合投研實力、投資者教育變得更為關鍵;從監管定位出發,理財渠道銷售開放化、拉齊債券稅收要求等,或是支持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丨每財網&每日財報聲明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表達的信息或者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侵刪。
內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電話:010-64607577
手機(微信):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信號,由群主添加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