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大干快上“低空經濟”,航空器飛起來是標志性事件,產業端主要考慮技術上能不能飛,大規模增長的創新航空器,可能會導致各種飛行安全事件頻發,比如五一期間出現的低空旅游安全事件。。。面對發展經濟必然出現的這類問題,統籌發展低空經濟的部門要給“黑飛”打預防針了——
前幾天,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首要前提, 將 嚴厲打擊“黑飛”行為 ,推動低空經濟安全健康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先載貨后載人、先隔離后融合、先遠郊后城區的原則,在嚴控風險、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分類有序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穩妥推進低空旅游、航空運動、消費級無人機等低空消費發展。
黑飛,就是取得民航局許可的飛行,具體表現為沒有駕照或者航空器沒有登記身份,或者有駕照、有身份但沒有獲得空域使用權許可。大型民航或者通航很難出現上述問題,畢竟數量有限,“低慢小”無人機的黑飛很常見,未來幾年會有眾多“飛行汽車”、“飛行三蹦子”面世,如何保障安全,是發展產業的前提。一次安全事件,可能導致整個產業停滯不前。類似的安全問題,某車企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已經“打樣”。
解決“黑飛”問題,標準法規是前置條件,包括無人機、飛行汽車在內的各類航空器出廠前就可以通過標準、檢測、認證手段,解決身份識別、駕照綁定和空域監管問題。有了這個前置條件,才能通過強制和商業保險機制,解決“黑飛”等違法行為的救濟問題。目前不僅消費類無人機、工業無人機的保險定價偏高,看起來已經成熟的新能源智能汽車保費也降不下來,缺乏數字化風險定價機制肯定是一方面原因,但總體出險率偏高是關鍵。有了經濟和救濟手段,再增加“反制”技術手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黑飛”問題。
面對海量的低空航空器,可以借鑒汽車的管理機制嗎——隨著各個城市汽車數量增長,要解決汽車的違法停車問題,也還沒有完善的機制。比如,交警一般只能對機動車道上的違法停車問題進行處罰。在有些城市,公共區域的違法停車很普遍,如果沒有地方法規,這類城市公共區域的違法停車,需要城市管理部門來處罰。城市管理部門當然可以依規罰款,但車主不繳納罰款,城管部門也無能為力。而交警的罰單不繳納,會導致車輛無法年審。所以,很多城市會通過地方立法,把所有違法停車的處罰權都交給交警,這才能解決違法停車問題。但即使如此,目前也沒有大規模利用電子警察來規范停車行為,畢竟電子警察還沒上人工智能,對于什么叫緊急情況下的臨時停車,什么叫惡意違法停車,電子警察還沒有判斷能力。
目前,已經有面向交警的“黑飛”反制裝備和培訓機構,要解決“黑飛”問題,首先得讓公安交管部門具備“反制”裝備和人員能力,這必然是一種實時安全監管機制,不然取證和事后執法難度會更大。這項工作需要先期投入,在低空經濟還沒有創造商業和社會價值的階段,是把有限財政預算,投入到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中,還是投入到低空航空器反制和監管上,還是同步投入,這都需要綜合考慮“安全”的邊際成本和管理節奏問題。
比如目前有企業在推動建設低空紅綠燈系統,本質上在空域網格化的基礎上,建立低空飛行的交通規則。在“ 先隔離后融合”的政策下,是否現階段就統一低空網格化技術,交通規則的數字標準,如何實現機器和人工智能可讀可懂,這些都還是尚未解決的前沿技術問題。即使是面對汽車交通安全問題,也是以事后處罰為主,并沒有上技術手段去追求實時監管和處罰。現有汽車的交通規則,也是給人看的,給機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看的交通規則,還沒有出現。
低空的實時安全監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實現,確實需要技術和機制創新。能夠解決“黑飛”問題,低空航空器的諸多技術問題,就應該有解決辦法了。期待早日看到低空經濟在安全底座上飛速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