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明麗
讀者來信:
我是一名普通的職場人,在公司待了快兩年,最近卻被職場人際關系折磨得快要崩潰了。
和我同組的某同事,特別擅長“表演式工作”。平時干活的時候見不到人影,一到匯報工作,就開始瘋狂搶功。明明是我熬夜加班做的方案,他在領導面前卻把自己說得像個“大功臣”,好像方案里的每個字都是他寫的一樣。有一次項目成功落地,領導表揚項目組,他能毫無廉恥直接站出來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我站在旁邊,驚到瞠目結舌。
更過分的是,出了問題他第一時間甩鍋。上周有個數據出現錯誤,明明是他提供的原始資料有問題,可他卻在領導面前說我審核不仔細,害得我被領導狠狠批評了一頓。我跟他理論,他還倒打一耙,說我“斤斤計較”。
現在我每天上班都很煎熬,看到他就覺得壓抑。我性格比較內向,不擅長爭辯,也不想把關系鬧得太僵,但又不想一直這么委屈下去。我該怎么應對這種喜歡搶功、甩鍋的同事?怎樣才能在不撕破臉的情況下保護自己?
——職場小透明
回復如下:
明明努力工作,卻總被當作“軟柿子”,想反抗又怕得罪人,這種左右為難的痛苦,太多職場人都經歷過。你能鼓起勇氣尋求幫助,已經是改變的第一步。
總有人用“不夠強硬”指責被欺負的人,但其實,你害怕沖突、不愿撕破臉,恰恰說明你重視關系、有共情力,從小被父母教育得很善良。
那些習慣搶功甩鍋的人,正是利用了這份善良。心理學中的“親和型人格”常陷入這種困境,他們本能地回避對抗,卻忽略了保護自己。其實你說的“撕破臉”或者“反擊”,也是對關系負責的一種方式。就像房間需要門窗,職場關系也需要邊界,否則善意反而會成為傷害自己的利刃。
反擊其實也不是一定和“撕破臉”綁定,你可以溫和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邊界,而不是被對方改變成和他們一樣用“強盜邏輯”生存的人。
你提到學了很多方法卻不敢用,這也很正常。因為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學游泳需要先在淺水區練習。試試從這些小步驟開始:
用“事實”代替情緒:當對方搶功時,微笑著補充細節:“確實多虧大家配合!比如上周連續三天加班調試數據時,小李給了我很多技術支持(點名其他同事),王總還給了關鍵的方向建議。”用具體案例把功勞分散,既不得罪人,又暗示你的貢獻。
把“被動回應”變成“主動展示”:不用等匯報時才說話,每周主動找主管溝通,比如,關于這個項目,目前進展到哪一階段了,遇到了下面幾個難點,想聽聽您的建議。用主動溝通讓領導看見你的努力。
建立“同盟軍”:和靠譜的同事互相支持,比如在跨部門會議上,自然地說:“這個方案是我和小陳一起討論優化的,他在第三部分給了很多靈感。”既給對方臺階,又讓團隊知道你的價值。
如果某次嘗試失敗了,也不要自責。就像學騎車會摔跤,建立邊界也需要練習。真正的強大,是允許自己“慢慢來”,允許自己“先慫一次”,但事后一定要復盤:下次可以怎么調整?比如提前和領導同步關鍵進展,或者用更有力的話來回應。
職場不是戰場,你不必成為刺猬,也能守護職場邊界。那些敢于搶功甩鍋的人,本質上是對內心善良的人的“能量掠奪者”。而你,正在用智慧和勇氣建立自己的職場鎧甲——這才是真正的強者姿態。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