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媽媽,我們班以后永遠少個人!”
一群初三的學生第一次遇到和自己同齡人的離世,這或許是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四川南充儀隴,一群初三學生,在醫院廣場為病重同學拍了一張畢業合影。
這張本該只傳遞溫暖的照片,意外引爆網絡,無數人為之動容。
但隨后,照片中幾名學生的“口罩”細節,竟引發了失控的網絡爭議甚至指責攻擊。
這場特殊的告別,為何會引出如此風波?
任俊杰是一名16歲少年,一個愛打籃球、成績不錯、性格也好的初三小子。
可就在2024年11月,一種叫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魔,悄無聲息地纏上了他
病來勢洶洶,對一個剛準備沖刺中考的陽光少年來說,簡直是天塌了。
他沒放棄,疼得齜牙咧嘴時還想著功課,想追上落下的進度,可病魔哪里會跟他講道理。
病情惡化太快,12月就只能再次休學住院。
為了給他治病,家里掏空了所有積蓄,開客車的父親索性辭了工,寸步不離守在醫院。
那時候,病房就是戰場,兒子在和死神拔河,父母親人在一旁咬著牙,拼盡全力。
可醫學不是神學,醫生們也盡力了,到了2025年5月初,他們只能遺憾地告訴家人,孩子恐怕時日無多,不如回老家儀隴縣醫院,讓他能離家近一些。
就在那張特殊的畢業照拍攝前,任俊杰已經很虛弱了,戴著氧氣面罩,臉色蒼白得讓人心疼。
可當同學們圍過來,他還是努力地咧了咧嘴,那是一絲微弱卻真實的笑。
誰能想到,這竟成了他留給世界最后的微笑之一。
照片定格后的十幾個小時,5月18日凌晨四點,多器官衰竭,這個年輕的生命,走到了終點。
噩耗像一塊巨石,砸碎了這個家。父親哭到沒了聲音,母親抱著那張合影,整日淚眼婆娑,仿佛兒子還在。
外公更是老淚縱橫,嘴里念叨著“讓我替他去死”。
姐姐在網上發的訃告,字字泣血,透著無法承受的悲痛和對所有幫助過他們的人的感謝。
這個家,不僅要吞下失去孩子的苦,還要面對治病花光積蓄后,那沉甸甸的現實。
跨越生死的畢業合影
就在任俊杰生命倒計時的當口,他的班主任老師做了一個決定:給俊杰補拍一張畢業照。
當時學校其實有點猶豫,畢竟初三學生都在埋頭苦讀,中考壓力山大,搞這樣的活動會不會影響大家?
可這位老師卻覺得,這堂課,比任何模擬考都重要得多。
它教的是愛,是告別,也是成長。
正是這份執拗,才有了后面那場讓無數人濕了眼眶的特殊畢業禮。
2025年5月17號,儀隴縣總醫院的廣場上,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場景。
任俊杰班上六十多個同學,一個都沒少。
他們不是被逼來的,班主任在家長群里發了通知,說自愿參加,結果孩子們都來了。
好幾位任課老師也特地請了假,趕了過來。
孩子們自己從家里帶來了小板凳,走了好幾里路,就為了能和病床上的同學拍一張完整的合影,補上他沒能參加學校畢業照的遺憾。
他們帶來的不只是人,還有沉甸甸的心意:一個簽滿全班名字的籃球,那是他們一起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的記憶,也是對健康的無聲期盼。
一封封手寫的信,歪歪扭扭的字跡里全是祝福和舍不得。還有那疊得高高的千紙鶴,堆在病床邊,每一只都載著祈禱。
六個男生小心翼翼地推著任俊杰的病床,把他安置在廣場中央,同學們默契地把最中間的位置空了出來。
拍照的時候,還有孩子細心地幫他整理有點歪的校服扣子。
整個過程大概持續了兩個小時,為了不影響醫院,師生們都刻意壓低了聲音,沒有吵鬧,只有安靜的陪伴和無言的溫暖在流淌
醫院那邊也特別給力,不僅同意了拍攝,還派了醫護人員全程守著,隨時照看任俊杰的情況,幫忙調整氧氣設備。
這份來自醫院的人情味,讓這沉重的一幕,多了一絲從容和亮色。
感動被流量瞬間放大
一個叫“博哥”的網友,恰好用手機拍下了這感人的一幕,隨手發到了網上。
照片上網沒多久,就像一顆催淚彈,炸開了無數人的淚腺。
照片里,任俊杰被同學們緊緊圍著,他努力想抬起頭的樣子,還有他對面一個同學下意識敬禮的動作,都戳中了大家的淚點,勾起了很多人對學生時代集體溫暖的回憶。
一開始,網上的聲音,無疑是溫暖的,充滿了同情和祝福。
可是,當關注度像潮水一樣涌來,聚光燈下的每個細節都被放大了,有的甚至被擰巴。
照片里,有三個同學戴著口罩,這本是再正常不過的個人選擇,誰知道,這卻讓他們成了網絡暴力的活靶子。
罵聲從短視頻平臺開始,很快就蔓延到各種論壇貼吧。
“不尊重同學!”“裝什么樣子?”“怕傳染就別來?。 薄疤搨瘟耍 ?/strong>各種難聽的話鋪天蓋地。
其中一條“戴口罩的人沒必要出現在畢業照里”的評論,居然還獲得上萬個贊。
這些學生的社交賬號很快就被“扒”了出來,惡毒的辱罵私信像雪片一樣飛向他們,這些還沒成年的孩子,一下子就被卷進了輿論的漩渦,嚇壞了。
口罩風波揭開的誤解
人心,怎么就這么輕易被一張照片點燃了怒火?
事實,真的如鍵盤俠們所說的那樣嗎?
一個被罵孩子的家長實在受不了了,站出來解釋說,自家孩子那天感冒了,正是怕把病菌傳給抵抗力本來就弱的任俊杰,才堅持戴上了口罩。
班主任也證實,拍照前就跟大家說清楚了,完全自愿,戴口罩也是出于健康考慮,絕對沒有不尊重同學的意思。
還有懂點醫學常識的網友也說,五月份本來就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對重病人來說,防止交叉感染比什么都重要。
那些揮舞著道德大棒,指責別人“不尊重”的人,恰恰忘了最基本的一點——對一個病人生命健康的真正體恤。
一張照片,幾句臆測,一些習慣了在網上審判別人的人,就給幾個十幾歲的孩子定了性。這效率,快得讓真正的法律都感到汗顏。
除了口罩風波,關于這次畢業照本身,也冒出了一些不同的聲音。
有人覺得,病人都那樣了,還折騰他出來拍照,是不是太自私了,太不顧及他的身體了?
還有人擔心,這么悲傷的畢業照,會不會給其他在場的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干嘛非得拍這第二次畢業照?
這些疑問聽起來也有道理,但也可能忽略了更深層的東西。
對一個生命已經快走到盡頭的少年來說,和朝夕相處的同學留下最后一張集體照,這份回憶,可能比任何安慰都來得珍貴。
這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課
盡管網上吵吵嚷嚷,但主流的聲音對這次特殊的畢業照還是肯定的。
《人民日報》這些大媒體都轉發了照片,說它“承載著愛意”,還說這次活動“不僅體現了師生情誼,更讓學生們親身實踐了什么是真正的愛,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這張照片,被很多人稱為“最有分量的德育課”,因為它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孩子們,怎么面對生老病死,怎么用行動去愛,去陪伴。
信息源:人民日報——痛心!他走了,剛拍完這張“特別的畢業照”……2025-05-20
信息源:魯中晨報——痛心!男生拍畢業照次日不幸離世,網友:令人心痛的人生第一課2025-05-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