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5月22日電 (歐陽易佳)5月20日,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8屆大會暨第93屆年會“水庫大壩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專題研討會在四川成都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就水庫大壩如何更好發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安全效益展開交流,并結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有關要求,深入探討水利水電工程在推動區域低碳綠色發展中的作用與作為。
水利部副部長王寶恩表示,水庫大壩是實施治水之道的重要載體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為全球應對水安全挑戰提供了寶貴思想財富,主要表現在水災害防治促進區域安全穩定、水資源利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水生態修復促進區域環境改善等三個方面。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水利部將積極支持國際大壩委員會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增進全球以水惠民福祉。
三峽集團董事長劉偉平表示,三峽集團因水而生、筑壩而強,圓滿完成三峽工程建設和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任務,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保障防洪安全、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筑牢安瀾屏障,保障供水安全、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強化水源支撐,保障能源安全、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澎湃動能,保障生態安全、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擦亮綠色底色,保障航運安全、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暢通循環動脈,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保障。
水庫大壩如何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席菲利普·顧博維爾認為,應以社會認可的多功能設計為基石,構建集防洪灌溉、生態修復、能源供應于一體的復合型水利工程,統籌兼顧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應將智能水務管理系統等綠色技術作為核心支撐,融入碳中和解決方案體系。他還就構建多維傳播矩陣提高公眾認知、培養兼具工程技能與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人才提出建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認為,重塑水電靈活性資源角色,促進區域低碳綠色發展,是推動新時代水利水電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應強化政策引導與制度創新,重塑水電靈活性資源角色;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運管技術體系;加強數據共享,推動水電運行管理全鏈條智能化轉型;以價格、融資、準入機制改革協同發力,激發水利水電行業高質量發展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