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智能輔助駕駛有兩大路線,一是純視覺,二是激光雷達。
小鵬汽車曾經是堅定的擁護激光雷達,但如今卻轉向了純視覺方案,那么,小鵬汽車為何“棄用”激光雷達呢?
近日,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袁婷婷進行了回應。她表示:激光雷達看得遠是個偽命題。
以下是她的論點介紹:
首先激光雷達是主動傳感器,依賴于向外發射近紅外光以及反射回波來計算 ToF(time of flight),來計算障礙物,這樣會帶來幾個缺點。
隨著距離增加,激光束發散角擴大,導致能量密度呈平方反比衰減,在遠距離測量時,回波信號強度和點云密度都大幅降低。
以當前行業領先水平192線激光雷達為例,200m外的物體,激光雷達可獲取信息和800萬像素攝像頭可獲取信息可以用下圖做一個對比。
200m開外的外賣小哥,小鵬lofic攝像頭拍攝
而車輛需要足夠的信息來區分200m外是一個輕飄飄的塑料袋,還是一個橫行的電瓶車。所以對于大模型方案來說,檢測遠距離目標最好的傳感器不是激光雷達,而是高分辨率攝像頭。此外她還表示,激光雷達會有多徑效應并且幀率遠低于攝像頭。
作為一種主動傳感器,激光雷達在測量遠距離的復雜地形或障礙物可能發生多次反射,導致回波信號混疊,使得原來的信號失真,或者產生錯誤,難以準確識別甚至誤識別真實目標。同時業界主流激光雷達的處理幀率,不及我們攝像頭幀率的一半,低頻的幀率會讓遠距離且高速移動物體的識別誤差進一步加劇。
同時,激光雷達其實對于天氣狀況非常敏感,穿透雨霧主要依靠的是毫米波雷達。
近紅外光的波長短,根據波粒二象性,波長越短粒子屬性越強,衍射性越差,遇到雨雪霧等極端天氣就會在傳感器附近幾米內形成一團噪點,并且不能穿透這些透明障礙物看到霧氣后面的目標,從而“致盲,而毫米波雷達波長更長,衍射性好,雨霧特性好。
最后她總結稱,激光雷達是一個信息密度低,且容易受干擾的傳感器,并不適合作為強大大腦的眼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