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易
編輯 重點君
當車企們忙著把L2級“智駕”改名“輔助駕駛”時,L4級Robotaxi正在大洋兩岸加速規模化落地。這是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領域最顯著的差異。
在海外,馬斯克近日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特斯拉Robotaxi將在6月底上路。而Waymo則選擇與Uber聯手推動Robotaxi商業化落地,官宣要在明年將亞利桑那工廠的Robotaxi產能翻倍。
國內,無人駕駛玩家也進展頻頻。蘿卜快跑已累計提供超1100萬次出行服務,2025年一季度訂單同步大漲75%,并開始加速走向全球;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創業公司也紛紛上市,獲得資本加持;滴滴聯手廣汽埃安打造的L4即將年底量產交付;Momenta聯手上汽,計劃2026年實現數百輛車的運營。
根據木頭姐ARK Invest 2月份的《Big Ideas 2025》報告預測,到2030年,Robotaxi市場可能創造高達34萬億美元,其中34萬億美元的企業價值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自主電動汽車制造商貢獻2000億美元,車隊所有者貢獻1萬億美元,而自主駕駛平臺提供商則占據了33.6萬億美元的驚人份額,占比高達98.8%。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相比車企直接向車主提供自動駕駛技術,Robotaxi更早迎來爆發。
信號再明顯不過,繼大模型之后,新的科技浪潮正在到來。
到底什么是Robotaxi?
Robotaxi,顧名思義,就是無人駕駛車。它的起源于可以追溯到2009年的美國,谷歌啟動了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并于2010年在加州開展了公開道路的實車測試,正式拉開了Robotaxi的序幕。
2016年,谷歌將自動駕駛業務獨立,成立了Waymo,作為谷歌自動駕駛項目的頭牌,目標直指Robotaxi商業化。目前,Waymo在美國鳳凰城、洛杉磯、舊金山等地共有約700輛Robotaxi上路行駛,并提供完全無人駕駛的商業服務。
Waymo的運營數據相當亮眼。2023 年,日均訂單達到1 萬單。據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8月披露的數據,舊金山的Robotaxi 日均訂單已經超過傳統出租車。在紐約也同樣如此,一輛傳統出租車每天平均能達到11 單,Waymo的Robotaxi每天平均超過18單。良好的運營效果讓Waymo在今年10月又融資56億美元。
國內 Robotaxi 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3 年,百度和德國寶馬合作研發了第一代自動駕駛車型,同年百度開啟無人駕駛研發,拉開了中國 Robotaxi 的序幕。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 Robotaxi 在中國已經接近 ChatGPT 時刻。
Robotaxi全球玩家格局
自動駕駛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主戰場,而Robotaxi的商業化進程正呈現"中美雙極"格局:第一梯隊的中美兩國已實現全無人規模化落地,并加速商業模型探索;第二梯隊國家(德國、韓國、法國等)仍處于配備安全員的小范圍試運營階段;第三梯隊(日本、英國等)尚未突破測試期。
這種分層在2025年進一步強化:據MarketsandMarkets研究,亞太地區(中國為核心)已占據全球最大市場份額。
以蘿卜快跑為例,截至5月,蘿卜快跑在全球累計服務超過1100萬次 ,第一季度蘿卜快跑在全球提供超140萬次出行服務,同比增長75%。
相比之下,北美市場的推進也非常迅速。特斯拉和Waymo是領跑者,Waymo在2025年繼續擴大其在鳳凰城和舊金山的Robotaxi服務,5月將服務覆蓋范圍從2月的50平方英里擴展至75平方英里,新增洛杉磯市場。特斯拉通過CyberCab計劃下個月推出數千輛自動駕駛汽車,并于今年夏天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投放自動駕駛車輛。
值得關注的是,區域差異正催生新的競合關系。當下Robotaxi賽場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特斯拉憑借軟硬一體生態構建護城河,Waymo專注算法縱深突破,百度則借力“安全性+成本優勢+落地經驗”三位一體加速落地。
Robotaxi競爭的核心:安全和成本
Robotaxi之所以能夠達到萬億美金級,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兩個方面:安全和成本。
首先是安全。Robotaxi能夠顯著提高安全性。根據公安部數據,超過90%的交通事故是人為原因造成的。Robotaxi在特定場景下的實際運營表現超越了人類交通,特別是在數據處理和精準度方面。據Cruise統計,Robotaxi的碰撞率能下降65%,作為主要肇事方的碰撞率能下降94%,作為傷員的碰撞率下降74%。另據數據顯示,蘿卜快跑的出險率僅為人類駕駛員的1/14。這些數據表明,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無人駕駛車輛在安全性上遠超人類司機。
隨著大模型技術的應用,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得到進一步加強。去年5月,百度發布了全球首個L4級無人駕駛的自動駕駛大模型Apollo ADFM,用大模型技術驅動自動駕駛。可以兼顧技術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可以實現“永不停機、永不失準、永遠在線”。據百度介紹,依靠自動駕駛大模型的應用實踐,蘿卜快跑的安全水平逼近國產大飛機C919。
以百度為例,其第六代無人車是世界上第一輛專門為L4級自動駕駛而生的汽車,從頭開始設計用于完全無人駕駛操作。更重要的是,第六代車的價格是20.46萬元,只有谷歌Waymo車的1/7,甚至比特斯拉宣布2026年量產的CyberCab的3萬美元低。這在成本上擁有巨大的優勢。
在體驗方面,Robotaxi也具有天然優勢。無人駕駛的空間私密性、駕駛成熟度等優勢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是時候重估中國硬科技了
Robotaxi的爆發,不僅僅是技術進步的體現,更是中國硬科技崛起的一個縮影。當我們在談論自動駕駛時,往往會習慣性地目光投向硅谷。然而,中國企業在 Robotaxi 領域 的突破,以及在技術、成本和規模化運營上的優勢,正在向世界證明,中國硬科技實力不容小覷。
過去,我們可能更多地關注中國的互聯網消費級應用創新。但如今,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硬科技領域,中國企業正在從追趕者轉變為引領者。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在科研投入、人才培養上的持續積累,更重要的是,中國擁有得天獨厚的應用和場景優勢。龐大的人口基數、復雜的交通環境以及政府對新技術的積極支持,都為自動駕駛技術的迭代和商業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出海”的熱度和力度也空前高漲。比如,今年第一季度,蘿卜快跑進入了迪拜和阿布扎比,5月開始在迪拜進行開放道路驗證測試,預計很快將在阿布扎比開始測試。同時,在香港、瑞士、土耳其等地也傳出合作消息。
5月21日晚,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公司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百度高度開放、適應性強,隨時準備進入全球任何城市。只要法規/條件允許,蘿卜快跑就可以快速進入并有效擴大規模。”李彥宏還透露,百度正在通過合作伙伴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特別是那些能夠快速擴展和一些快速落地的商業模式。他們正在與各參與者進行積極的討論,包括網約車平臺、車隊運營商等。其中已經形成了,例如與中國頂級汽車租賃服務商神州租車的戰略合作。也就是說,蘿卜快跑Robotaxi將有更多的商業化模式。
從長期來看,隨著落地應用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無人駕駛企業也將在全球塑造出更深的護城河。蘿卜快跑或將成為百度長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資本市場對中國無人駕駛也一致看好。今年,“木頭姐”旗下基金連續6次增持百度,多次點贊蘿卜快跑。在最近的5?12日,百度再次被加倉,這也是木頭姐近期唯一加倉的中國公司。此外,橋水基金于今年一季度增持百度股票超十倍,富達投資也于增持了近十倍。
當 Waymo 的無人車駛過金門大橋,當特斯拉的 Cybercab 在奧斯汀點亮車燈,當蘿卜快跑六代車穿梭于武漢光谷和迪拜沙漠,我們看到的是人類對效率與安全永不停歇的追求。無人駕駛的終局是創造一種新的交通文明:零事故、零擁堵、零碳排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