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管理體重的人,常常會糾結于這個不能吃,那個要忌口,這一餐熱量是否超標?事實上,一天24小時內,有2個“發胖時刻”。若能把握好這兩個時段,控制體重就非常容易出效果!
01
這兩個時間段,熬過去就能瘦?
▼午間用餐前
也就是上午10點至11點這個時段,此時距離早餐結束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人體容易產生饑餓感。然而,倘若在這個時候沒能克制住食欲,攝入了大量食物,沒過多久又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如此一來,飲食的疊加效應便容易致使熱量攝入超出標準,進而引發體重上升。
▼就寢前
在就寢之前,晚餐所吃的食物大多已被消化完畢,人體容易感到肚子餓。要是此時沒能忍住,大量進食,沒過多久就要上床休息了,那些未能被消耗掉的熱量就很有可能會在體內堆積起來,最終導致肥胖。若想有效控制體重,在就寢前的4個小時內不宜再進食。
02
有這些習慣的人,不知不覺在發胖
除了長期飲食過量以及缺乏身體活動,生活中還有以下這些常見習慣也在“悄然”促使你發胖。
1
進食風卷殘云
吃飯速度過快不僅對腸胃健康不利,還更容易讓人發胖。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趙綺華提到,進食速度迅猛,在多數情形下,食物未能得到充分咀嚼,也就無法形成足量的食糜附著于胃壁。所以即便已經吃了不少食物,卻仍會感到饑餓。
另一方面,咀嚼時間短暫,迷走神經依舊處于過度亢奮狀態,食欲也會相對較為旺盛。因此,進食速度快的人,在大腦飽食中樞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時,往往已經攝入了過多食物。
2
飲食毫無規律
很多人用餐總是有一頓沒一頓,三餐毫無規律可言,這都會對胃部造成一定刺激,進而引發一系列胃部疾病,像慢性胃炎、胃潰瘍、腸炎等。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普通外科主任醫師劉殿剛指出,飲食不規律帶來的另一個不良后果就是體重增加。三餐不規律會引發明顯的饑餓感,下一次進食時食欲就會大幅增強,很容易吃得過多,攝入更多高脂肪、高鹽分的食物,還容易在夜間加餐,肥胖自然就會找上門來。
3
頻繁熬夜晚睡
2021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晚睡以及睡眠時長不足的人更容易出現肥胖和腰圍過大的情況。與晚上8點至晚上10點之間入睡的人相比,晚上10點以后入睡的人,肥胖(BMI)和腹型肥胖(腰圍)的風險均增加了20%,凌晨2點以后入睡的人其肥胖風險上升35%,腹型肥胖風險增加38%。
4
長期精神壓力超負荷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蔡曉凌介紹,精神壓力過大會致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而這種激素會導致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又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讓人產生饑餓感,從而增加高糖等食物的攝入。
另一方面,精神壓力過大時,人們往往無暇顧及挑選合適的食物,同時也沒辦法堅持規律運動,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脂肪堆積,引發肥胖。
03
適當餓一餓,身體會感謝你
長期過度飲食,會引發肥胖問題,還會加重消化道和腎臟的負擔,甚至對大腦功能產生不良影響。相關研究證實,適度保持一定的饑餓感對身體健康有益,限時進食法能夠有效減輕肥胖人群的體重、改善代謝相關指標(如血糖、血脂、血壓)、緩解脂肪肝狀況。
1
調整用餐時段
限時進食作為間歇性禁食的一種形式,執行起來相對簡便。不過,也需要根據個人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進行適當調整,以下用餐時間可供參考。
●早餐時段:8:00
●午餐時段:11:00~12:00
●晚餐時段:16:00
2
特定人群熱量控制
對于普通人群而言,可以維持正常的熱量攝入。但對于肥胖人群或已患有代謝性疾病的人群,建議將基礎熱量攝入減少30%,例如將每日熱量攝入控制在1200~1500千卡之間。
具體而言,主食攝入量控制在275克左右,蔬菜攝入量控制在400克左右,動物性食物攝入量控制在140克左右,奶制品攝入量控制在300克左右。
同時,要注意三餐的熱量分配比例:30%、40%、30%,這樣能夠保證三餐的營養攝入相對均衡。
3
限時進食注意事項
適度“節制飲食”,指的是科學地控制飲食時間和飲食量,絕非隨意地饑一頓飽一頓,更不是持續忍饑挨餓。限時進食并不等同于長期節食,在此期間要保持食物種類的多樣性,確保非產能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等)的攝入平衡。
建議大家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限時進食。患有胃腸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不宜自行嘗試限時進食。
此外,要保持適量的運動,否則身體會優先消耗肌肉來提供能量,最終可能導致肌肉萎縮。
資料 |央視新聞
編輯 |李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