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初夏時節,夜幕降臨,磧口岸邊,黃土高原呂梁山脈的懷抱里,麒麟山莊涼風習習。聚光燈下,一位頭裹白巾、身著羊皮襖的老人站在高臺上眺望著黃河,一邊彈著臨縣三弦書,一邊唱道“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彎在磧口十八彎……”。在大型戶外實景演藝《如夢磧口》的演出現場,觀眾們身臨其境。自然與人文、歷史與現實,此刻交相輝映。
得益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山西堅持系統化保護、活態化傳承、品牌化發展,加快推動文旅產業升級,促進黃河文化繁榮。
磧口古鎮歷史積淀深厚,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磧口古鎮在保護原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文化資源,以文旅融合的方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功地傳播了黃河文化和晉商文化故事。”臨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桂秀說。
如今,行走在古鎮街頭,隨處可見牽著毛驢的村民大聲吆喝,不時也會唱起幾句當地民歌。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磧口號子傳承人李世喜自小在黃河邊長大,除了再現黃河岸邊纖夫的生活,他還經營起了民宿。“磧口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們不僅要保護好磧口,還要把這里的故事和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李世喜對記者說。
2015年9月,山西省批準設立了磧口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探索非遺在磧口區域內整體保護的方法和經驗。其后,在呂梁市人民政府、臨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懷與指導下,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織了多次座談會,制定了《磧口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臨縣文化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李鑫告訴記者:“如今的磧口被譽為‘活著的古鎮’,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當地百姓也吃上了‘旅游飯’。如今,3萬多人的磧口有各類民俗客棧、農家樂40余家,旅游飯店60余家,旅游商品經營戶120余家,解說員近100人,旅游行業從業人員達5000余人。”
來源:山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