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網友的一篇高考填報志愿的短文突然爆火,直接顛覆了不少家長的 三觀——原來,高報志愿中,還有這樣的彩蛋?
一位廣東省高考成績屏蔽生(即全省前50名隱去姓名),打破常規,沒有去選擇清華北大,而是填報了港大的牙醫學院!(源自網友自媒體文章)
港大當然高興了,這位屏蔽生如果報了港大,會直接開出168萬獎學金,相當于免了130萬學費,還給了38萬生活費,“從此,媽媽再也不會為高校學費漲價,為我的生活費該給多少發愁了!”
評論區瞬間吵翻,爭議的焦點首先集中在巨額獎學金上。130萬學費減免加38萬生活費補貼,對普通家庭而言堪稱天文數字。有網友直言:”如果報了北大,被調劑到北大護理專業,畢業伺候京城貴人,十年也攢不到168萬。“
更現實的對比來自醫療行業:香港公立醫院初級牙醫起薪6.4萬港元,私立診所資深醫師周薪可達百萬,而內地三甲醫院主治醫師,月薪約1.5萬人民幣。這筆賬算下來,評論區出現尖銳提問:”清北光環值不值兩百萬差價?“
爭論很快蔓延到其他案例。河南開封724分考生放棄清北,選擇國防科大的新聞被重新翻出,引發兩派激烈交鋒。有過來人警告:”沒背景的畢業生90%會分配到邊疆“,立即有人回擊:"戍邊軍人不值得我們尊重?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來保衛國家?”
江蘇考生放棄清華選南大醫學院的案例也被提及:“本碩博連讀加,導師承諾畢業保送省人民醫院,不比比清華冷門專業實在?”
這些爭論反映出殘酷現實:當清北冷門畢業生為求職焦頭爛額時,港大牙醫執照獲83國認可,國防科大畢業生直接授中尉銜。
廣東屏蔽考生的選擇背后,藏著更細膩的現實考量。評論區廣東本地人點破關鍵:從深圳到港大僅需半小時通關,粵語環境無縫銜接,獎學金覆蓋全部成本。這正是港校搶人策略——用真金白銀綁定頂尖生源。有家長曬出更極端案例:孩子630分放棄211高校,選擇二本警校,“公安聯考通過就是鐵飯碗,比清北文科生掙扎求職體面”。
價值觀的碰撞在爭吵中愈發激烈。為清北辯護的言論,遭遇現實主義反擊:“清北生考公務員也要熬十五年才到副處”。當年拒清北選川大口腔的考生被斥"短視",如今港大支持者反嗆:“當周薪百萬照進現實,理想主義成了奢侈品!”。連職業尊嚴都成為戰場:“香港醫生靠技術吃飯,內地醫生為職稱跪舔”的爭議言論也收獲高贊。
這場爭論最深的裂縫,出現在某縣城牙醫的留言里。他曬出去年收入單:全年凈賺53萬,配文“跟師傅學一年就出師,要什么港大文憑?”這條評論被頂上熱評,有人嘲笑“土郎中沒前途”,更多人卻陷入沉默。當技術變現的能力開始挑戰學歷權威,168萬獎學金對比53萬年收入,中國教育的價值坐標正在劇烈晃動。
這場廣東屏蔽生不選清北案例背后的爭議,回答了教育的終極命題。當國防科大的戍邊誓言與港大診所的財務自由同臺競技,技術型職業的穩定性超越名校學歷教育,單一的成功敘事已然崩塌。或許正如大灣區人才流動政策揭示的啟示:在“技能社會”取代“文憑社會”的進程中,允許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并行不悖,才是對個體選擇最大的尊重,畢竟,教育的目標從來不是制造同一顆螺絲釘,而是讓每粒種子在合適的土壤里破土成才。
當然,不少高分考生放棄清北,倒不是嫌棄清北本身,而是對其冷門專業不感冒。如果是您,當分數達到全省屏蔽生范圍,你是選清北還是選其他名校熱門專業?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