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電商平臺們似乎集體上演著一場“極簡主義”的革命,當消費者打開購物頁面,那些復雜的、數學公式般的促銷規則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直降""立減"等簡潔明了的優惠標識。
以往面對定金膨脹、跨店疊加等等的燒腦游戲,人們甚至需要手拉excel表,才能理清優惠路徑。而今年,先是淘寶天貓宣布取消延續七年的跨店滿減,然后京東將百億補貼整合為單一入口,唯品會則繼續堅持"一件立減"策略,這種不約而同的減法操作形成了鮮明反差。
購物達人小李表示:"以前要湊單四五個店鋪才能享受優惠,現在頁面直接顯示到手價,決策時間縮短了大半。"
實際上,這場從算術題到直球式優惠的玩法轉變,是平臺對用戶注意力的重新認知。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消費者在單個商品頁停留時間從2021年的52秒降至2024年的33秒,復雜的規則設計已經成為轉化漏斗的阻礙,當流量紅利消退,每個用戶的瀏覽時長都變得彌足珍貴。
因此,電商平臺必須對運營策略進行改進了,尤其是在國內網購用戶增速從2016年14.4%降至2024年6.5%的背景下,拉新成本越來越大,存量似乎比增量更為重要。
比如阿里88VIP會員年消費額是普通用戶8倍,京東PLUS會員續費率超80%,唯品會最新財報顯示SVIP活躍用戶數同比增18%,貢獻了線上銷售的51%。這些數據共同指向一個事實:優質用戶的持續運營是平臺增長的新引擎,而為了增加用戶消費粘性,就得提升平臺使用的舒適度。
所以說,在消費理性主義抬頭的當下,真誠就是最高級的套路。正如淘天總裁所言,電商競爭已從“把用戶變成消費者”升級為“把消費者變成終身伙伴”。
這種觀念轉變正促使著平臺為用戶創造更多可感知的差異化價值,淘天推出的"全網比價"系統,京東的"買貴雙倍賠"服務,唯品會提供“保價”且順豐上門退換,本質上都是通過價格透明化來優化用戶體驗。
總之,這場始于促銷規則簡化的變革,實則是平臺經濟正在從流量爭奪轉向用戶深度運營。在存量博弈時代,唯有回歸商業本質,用真誠構筑用戶信任,才能贏得持續增長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