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內容同樣精彩,歡迎關注我的視頻號“城市財經”↓
作者:余飛
01
樓市跌幅,擴大了
5月19日,國家統計局披露了4月份的房地產數據。
其實,在官方公布數據之前,本號就根據各地和機構公布的數據,梳理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六個典型熱門城市的情況。
得出的結論是:
京滬穗深杭蓉,集體轉跌。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官方、機構公開數據
6個城市環比集體減少,尤其是杭州、上海環比下降了四分之一左右。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
1至 4 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 28262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2.8% ;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 2.1% 。新建商品房銷售額 27035 億元,下降 3.2% ;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 1.9% 。
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走勢圖對比可以發現,銷售面積跌幅收窄,銷售額跌幅在擴大。
前三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下跌3%,前四個月下跌2.8%,跌幅收窄了0.2個百分點。前三個月商品房銷售額下跌2.1%,前四個月下跌3.2%,跌幅擴大了1.1個百分點。
從成交規模來看,更加一目了然。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可以看到,3月份的勢頭,戛然而止。
銷售額跌幅比銷量跌幅大,意味著房價跌幅在擴大。
國家統計局5月20日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新房與二手房數據,剛好能對應上。
2025年4月,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數量為22個,較上月減少2城;下跌城市有45個,較上月增加4城。二手房價格方面,有5城房價環比上漲,較上月減少5城;下跌城市64個,較上月增加8城。
其中深圳新房與二手房雙雙終止上漲,轉變為雙跌。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02
房貸,也負增長了
前兩天央行公布的4月份房貸數據,同樣不好看。
央行公布:
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69.54萬億元,同比增長6.8%。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65.7萬億元,同比增長7.2%。前四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06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518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41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601億元。
由于從去年開始,央行不再公布單月數據,僅公布累計值,所以要看4月份的單月數據,還得結合一季度的數據來進行計算。
央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數據報告顯示:
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1.0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60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832億元。
以此計算,4月份住戶部門貸款減少了5216億元。其中4月份短期貸款(主要是消費貸)減少了4019億元,中長期貸款(房貸)減少了1231億元。
這意味著,4月份消費貸和房貸都負增長了。
房貸是繼2024年4月份之后,再次負增長。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央行
房地產從2021年年中開始,全國層面上全面調整。
2022年2月份首次出現房貸負增長,之后間歇性負增長。比如2022年4月份房貸減少了459億元,2023年4月份減少了1156億元,2023年7月份減少了672億元,2024年2月份、4月份以及今年的2月份、4月份均負增長。
從走勢圖還可以看到,2022年以來,每年的4月份都會出現房貸負增長的局面。
4月份房貸負增長,季節性調整,是一個因素。
每年一季度都是買房高發季節,一方面是教育需求推動,另一方面是預期不明朗,一季度經常出現盲目樂觀局面,推動商品房銷量走高。
過去三四年均如此,一旦一季度數據公布,信心就會再次受挫,導致4月份商品房銷量轉向,房貸也隨之減少。
一般來說,只要商品房市場有成交,都會有貸款增加,除非都全款買房,但這不現實。
房貸增量為負數,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還款的量比貸款的量還多。
關鍵問題來了,是什么讓原本熱點城市一季度回暖明顯的勢頭戛然而止,不僅房價跌幅面擴大,房貸也負增長了?
關稅大戰,繞不開。
關稅大戰,不僅影響預期和信心,更影響經濟復蘇勢頭,而這兩者都是樓市復蘇的底層邏輯。
以杭州為例來說。
3月份的杭州樓市,可謂熱火朝天,在年初的deepseek和宇樹科技熱度加持下,杭州復蘇勢頭蓋過了一線城市,儼然成長為了樓市新風標。
當月,杭州 十區共成交二手房12413套,僅次于2017年4月的12666套,創下近8年來新高。
地價更是在一周內,兩次捅破天花板,沖破了8萬元,兩個地王讓其最高樓面價先后超越廣州、深圳,僅次于上海、北京。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公開報道
按照這種行情和熱度預演,4月份的杭州市場,本該熱火朝天才是。
但關稅大戰讓一切變了模樣。
03
趕緊出政策吧
數據已經這么難看,得趕緊出政策了。
盡管5月12日,中美在瑞士日內瓦談判中達成協議:雙方都把關稅恢復到4月2日之前。其中4月2日宣布的關稅中,10%保留,另外24%暫緩90天。
但關稅大戰只是暫時停歇,后面還需要經歷多輪談判,在最終的協議簽訂之前,變數仍比較大。
這期間,市場的觀望情緒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市場銷量相較于一季度,會縮水不少。
所以,5月份的銷量,可能會進一步走弱。
這時候,需要提振市場信心的大招到來。
5月份已經降準,公積金貸款利率也下調了一波。
5月20日一年期和五年期LPR降息了10個基點。
考慮到絕大部分城市已經沒有了限購,各城市接下來能動用的措施,可能仍是降稅、給購房補貼等措施。
但這些仍是老套路,擠牙膏式的操作,市場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難以有大的波動。
后面必須有大動作,市場才能有所起色,否則今年的行情可能也就在一季度曇花一現。
當然,無論多大的動作,只要經濟預期不明朗,就業形勢不確定,都只是枉然。
本號早就強調過未來一二三四線城市的走勢:
第一,后續我們的經濟、就業形勢在如今的各種貨幣、財政增量政策加持下,如果筑底回穩,市場信心可能起來,否則依舊扭轉不了。
第二,等這一輪調整結束之后,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的優質住宅,依舊具備保值增值作用,但憑借炒房賺快錢的時代,不存在了。
第三,全國分化、區域分化、城市分化。
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會是一個極度碎片化的市場。不僅全國范圍內分化嚴重,區域分化、城市內部分化同樣嚴重。
畢竟,中國人口紅利已經終結,而大多數城市海量的庫存現狀也擺在這里。
這便意味著,這一波調整之后,我們的房價會類似于日本。
幾個核心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一線與部分強二線城市),價格在通脹和需求作用下,繼續上漲。其他大多數城市,會在人口流失之下,橫盤若干年。少部分人口流失嚴重,產業羸弱的城市,房價白菜化。
核心城市,核心區與郊區,會有同樣的分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