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性筆組裝AWM-狙擊步槍,90%超高仿真度,可發射,在學校就能做。”據《法治日報》報道,在某社交平臺展示的視頻里,3支普通的中性筆被拆解成筆桿、彈簧、筆芯、筆帽等零部件,在博主的重新組裝下,不多時,一把迷你“筆槍”便完成了。
然而,“筆槍”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也引發了不少家長擔憂。根據公開信息,已經發生過男孩自制筆芯彈弓射穿自己眼角膜的案例,還發生過男孩手掌被同學“筆槍”彈射插入筆尖的事故。
用中性筆制作“筆槍”,有人認為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有人擔心這種“改造文具”的做法,如不加以正確引導,將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還可能引發傷害事故。
需要指出,自媒體博主拍視頻教學生用中心筆制作“筆槍”,并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不過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博眼球。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動手能力,不能走歪門邪道。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要堅持科學性、教育性、安全性和實踐性的原則。
社交平臺上的“改裝”教程。 央視網公眾號 圖
用中性筆制作“筆槍”,進行文具改造,如果是個別學生自己琢磨,家長和老師發現后,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必須告訴他,這種改造具有危險性,不能對著自己或同學進行射擊,不準在校園玩“筆槍”。科學教育最基礎的就是科學倫理教育、安全教育。
此外,自媒體博主拍視頻教學生制作“筆槍”,平臺不加以審核,推送給未成年學生,這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學生會誤以為這是在進行科學改造,把自媒體博主視為老師,但這種改造并沒有什么科學價值,價值最多和制作彈弓差不多。二是,學生缺乏安全意識,會錯誤地使用“筆槍”。
就如之前有自媒體博主教學生“養臭水”一樣。學生“養臭水”曾風靡校園,當時也號稱是進行科學實驗,但不過是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惡趣味,非但沒有培養科學精神(養臭水沒有科學理論支撐,也沒有科學實驗步驟,就是往礦泉水瓶里裝各種惡心的東西),反而容易滋生污染,影響周邊人。“養臭水”就是一場鬧劇,在引起輿論關注、批評后而消停。
當然,從“養臭水”到“玩筆槍”,折射出學生有好奇心、探索欲。因此要積極開展科學教育,用學生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中小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養科學興趣以及創新創造能力。而不能讓一些偽科學實驗、粗制濫造的動手改裝,誤導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
對學生開展科學教育,學校是主陣地,同時也要發揮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作用。尤其是,當前短視頻平臺也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有質量的短視頻會對學生自主學習,起到促進作用,而為了博眼球、迎合學生好奇心而制作的短視頻,則可能走到教育的反面。
為此,需要平臺與監管部門對這類短視頻進行更嚴格的管理,確保其內容具有科學性、安全性與教育性,而不能給學生錯誤的示范。學校和家長也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動手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識別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