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廣東省中小學課堂教學數字化評價與質量提升項目”2025年春季學期省級教研活動第16場在珠海市廣東實驗中學金灣學校舉行。本場活動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珠海市廣東實驗中學金灣學校承辦,珠海組6所學校(珠海市實驗中學、珠海市第四中學、珠海市梅華中學、珠海市斗門區珠峰實驗學校、珠海高新區金鼎第一小學、珠海市三灶鎮海澄小學)共同協辦,并得到了珠海市教育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珠海市廣東實驗中學金灣學校校長石樂義在致辭中表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在數字化技術和人工智能已成為重塑教育生態的磅礴力量的當下,教育數字化轉型必將促進教育理念和模型的變革。他期待在這場教育變革中,老師們能大膽創新實踐,深化對教育本質的理解,讓數字化評價更好賦能學生發展這一教育本質目標,共同推動廣東省教育高質量發展。
珠海市廣東實驗中學金灣學校校長石樂義致辭
專題分享環節,石樂義以《CSMS助力教師課堂教學優化的實踐》為題,結合學校實踐,分享了如何利用CSMS系統精準分析課堂問題,優化教學設計,實現從經驗教學到數據循證的轉型,在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提升了教師專業能力。
珠海高新區金鼎第一小學毛延昕老師以《數據驅動下的美術課堂教學優化》為題,以美術學科為例,展示了數據如何幫助教師定位素養提升關鍵環節,重構課堂互動模式,提升美育實效。
珠海市梅華中學曾培棲老師以《CSMS應用下梅華中學思維發展型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為題,分享了CSMS在培養學生高階思維中的應用,通過課堂數據反饋調整教學策略,打造“以思促學”的課堂生態。
珠海市斗門區珠峰實驗學校副書記鄭倩瓊以《CSMS賦能數字化循證,構建“問題化學習”小學英語課堂》為題,以小學英語為例,提出借助CSMS數據完善“問題系統”,實現知識的整體建構、學習的有效遷移與能力的逐步形成。
珠海市實驗中學鄭敏老師以《基于“CSMS+知行理論”的教研四維融合模式探索》為題,介紹了運用“CSMS+知行理論”,在教研中實施“指標、數據、路徑、智慧”的四維融合,提升校本教研質量。
教研沙龍環節由珠海市廣東實驗中學金灣學校副校長黃堡鑫主持,圍繞主題《“CSMS+知行理論”助力校本教研提質增效》,珠海市教育研究院質量監測室主任黃玉平、珠海市梅華中學副校長胡玲、珠海高新區金鼎第一小學副校長楊吉凡、珠海市三灶鎮海澄小學副校長萬賜龍、珠海市實驗中學辦公室副主任鐘大壬、珠海市斗門區珠峰實驗學校教務處副主任黃秋燕等老師參加研討,對傳統校本教研中存在的痛點、依托“CSMS+知行理論”實現教研成果落地生根的路徑、校本教研模式的樣態重構實踐三個問題,結合學校與自身的實踐,進行多角度分享與討論,展現了珠海多所學校借助 CSMS 項目推進教學改革,實現了“數據為鏡、理論為尺、行動為梯”的教研新生態,推動校本教研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轉變。
開展沙龍研討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海東對此次活動進行了總結,他評價本次活動有五個特點:一是問題入手,循證改進促進課堂教學變革;二是思維孵化,數據驅動推動藝術課堂優化;三是學思結合,數字轉型構建思維發展課堂;四是持續改進,策略優化實現問題化學習;五是數據導航,教研轉型精準解決問題。他對各項目校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數智融合,讓課堂教學變革更加精準高效;二是知行合一,讓教育教學研究更加務實可靠;三是循證教研,讓教師成長路徑更加科學有效。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海東做活動總結
CSMS項目正深度重構課堂教學與校本教研新樣態。持續深化課堂診斷、教學優化、教研轉型的閉環實踐,讓課堂評價數據真正轉化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導航儀,讓數字技術成為培育核心素養的加速器,共同打造“精準教研—智慧課堂—素養育人”三位一體的教育新生態,推進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廣東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