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巴沖突吸引了全球目光。在這場較量中,印度在戰場上并未取得理想結果,然而,其后續一系列操作卻令人咋舌。印度不僅在國內大肆宣揚虛假的 “勝利”,還在國際上瘋狂找 “麻煩”,試圖以一挑三。
首先被盯上的是在沖突中公開聲援巴基斯坦的土耳其和阿塞拜疆。近日,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率先發起抵制行動,呼吁停止進口兩國的蘋果、珠寶等商品,并拒絕向其出口紡織品與農產品。印度民間也掀起抵制浪潮,社交媒體上 “拒絕土耳其貨” 的話題熱度居高不下。
不僅如此,印度的怒火還燒向了中國。印度軍方沒有任何證據,就說中國給巴基斯坦提供防空設備和衛星幫助,想把自己打不過巴基斯坦的鍋甩給別人。對于這種毫無根據的指控,我們已經作出了回應。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明確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中國的鄰居,中國很看重和兩國的關系。自印巴局勢緊張以來,中國一直保持中立態度,呼吁兩國保持冷靜克制,別把事情鬧大,我們也愿意繼續為實現全面持久停火發揮建設性作用。
很顯然,我們一心想維護地區和平。反倒是印度,光憑一些沒根據的猜測,就對巴基斯坦大打出手。結果打又打不過,輸了還到處甩鍋,這種輸不起的做派,不僅暴露了戰略短視,更將印度自身推入外交與地緣政治的困境之中。
從經濟維度來看,印度本就缺乏足夠的國際經濟話語權。其發起的所謂 “抵制行動”,不僅難以對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構成實質性打擊,反而因這種非理性對抗,在國際社會進一步樹敵,加劇外交孤立。而中印關系的發展本就處于關鍵階段,印度的激進舉措,無疑將使雙邊關系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為地區穩定蒙上陰影。
而在印度四處找茬轉移責任的時候,中國一記 “主動出擊” 更是堪稱神來之筆。一架巴基斯坦專機劃破長空,開啟為期三天的高層訪問。這場緊湊而意義深遠的會談,聚焦印巴矛盾后續處置、南亞地緣政治格局重塑等核心議題。作為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中巴兩國早已構建起政治互信、經濟互補、安全互助的立體化合作體系。此次會談不僅鞏固了傳統友誼,更通過構建地區安全對話機制,為印太局勢注入關鍵穩定因子,展現大國擔當。
很顯然,莫迪政府的 “瘋狂輸出” 不僅沒能扭轉敗局,反而加速推動中巴關系邁向新高度。此前,巴鐵已經通過實踐證明了中式武器的實力,在此次印巴沖突中,中國提供的防空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說不定在這次訪問中,雙方還會達成一筆大訂單,進一步提升巴基斯坦的軍事防御能力,莫迪注定怕什么來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