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去了好幾次香港,每次和讀者溝通資產配置的時候,發現多多少少都存在各種問題,比如資產配比嚴重失衡,資產概念混淆等,
加上結構扭曲,導致長期十幾年實踐下來投資體驗極差,不是在回本就是在回本的路上;沒賺到一分錢,就想割肉出局。
其實不管是買房、買車這些大宗消費,還是股票、商品、私募信托這些高風險投資,都需要有一個科學的配置框架,
如果隨心所欲地配置,一旦出現重大決策失誤,甚至可能改寫整個人生走向。
因此今天我介紹一套方法,可以讓大家快速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比如有多少資產,多少負債,錢花哪兒去了,每年凈現金流多少等等,來更深刻地認識現狀。
我根據企業財務報表的邏輯,制作了個人的資產負債表和個人的利潤表,只需填入相關數據,就知道自己有多少資產、負債,該往哪方面理財了。
表格我已經分享到文末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拿走,
為了梳理這兩張表格,我和小胡老師從2018年建立到現在陸續完善了7年時間,迭代了n個版本,費了不少心力,大家別忘點贊關注。
01
資產負債表
首先,資產負債表是用來干嘛的呢?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快速摸清楚你的資產結構,就好比一張體檢報告,拿給醫生,一眼就能看出你的癥結在哪兒。
資產是你擁有的,往你口袋里塞錢的東西,比如現金、存款、股票、基金、保險、債券等,
負債是你欠下的,從你口袋里掏錢的東西,比如房貸、車貸、信用卡分期、消費貸、欠款等。
把這些項目填進表格里,一眼望去,就能知道自己的財務狀況了。
以我為L先生制作的資產負債表為例,左邊是資產,右邊是負債,把明細輸入表格里,就會自動算出各類“體檢”指標,告訴你怎么改善。
接下來,咱們來一一拆解,
左邊一列,我把資產分為三項:流動性資產、投資類資產和自用性資產。
流動性資產也就是,現金、銀行存款和貨幣、短債基金(余額寶之類),隨時可變現。
流動性資產太多太少都不合適,太多,說明資金的運用能力太差;太少,可能應急能力不足,
投資類資產是為了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做的配置,流動性要弱些,急著變現可能會有折損,包括:銀行理財、儲蓄分紅險、債券基金、黃金、股票股基、BTC、投資房產、股權等。
自用性資產一般指自用的房產、汽車,除非極端情況,否則一般不會變現,流動性最差。
總資產=流動性資產+投資類資產+自用性資產,以上圖35歲L先生為案例,一共是1130萬。
負債我是按照原因劃分的,包括:消費性負債、投資性負債和自用性負債,共333萬。
所以,L先生的凈資產(總資產-總負債)為797萬。
然后有了這個表格,還可以順帶算出各種指標,比如資產負債率,投資風險偏好,應急能力等等,后面會詳細講解。
02
利潤表
利潤表又叫損益表,是記錄家庭的收入、支出和利潤結余的表格,
說得直白點,就是咱家一年到頭下來,到底賺了多少錢,
前面咱們說了,資產負債表是看家底,這是靜態的;而利潤表就是動態報表了,可以知道一年內的盈虧情況。
用于個人,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收入和支出,錢都花哪了,盈余多少,后期如何調整?
我個人覺得,不管你理不理財,都應該了解一下利潤表。
利潤表的核心邏輯非常簡單:總收入-總支出 = 凈利潤
1) 收入分為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
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獲取的收入,都可以把它歸納到主動收入這一欄,包括工資、獎金、副業等,
而躺著也有錢進賬的就是被動收入了,包括房租收入、銀行理財、存款收入、股權分紅收入、資本增值(股票、基金)收入、保險分紅收入等。
L先生2025年的主動收入為250萬/年,理財、被動收入為41.35萬/年,合計是291.35萬/年。
2) 支出分為剛性支出和彈性支出
剛性支出就是每年雷打不動都要花掉的錢,比如L先生每個月要付出去的房貸、車貸,以及每年要繳納的消費型保險費用等。
彈性支出就是每年生活費、信用卡、子女教育金、老人贍養的開支,這部分雖然也要花錢,但可以根據實際境況彈性調整。
剛性支出+彈性支出,L先生在2024年的總支出是81萬,
所以,總收入291.35萬,支出81萬,L先生一年的凈利潤是210萬。
如果你把利潤表當賬單看,只看最后的利潤結余,那你可就小瞧了這張表的重要性,通過這張表,還可以知道你有沒有
儲蓄習慣、距離財務自由有多遠,
再往下看。
03
財務狀況自查表
上面兩張表在輸入基礎數據后,家庭的財務狀況和調整建議都會自動跳出來。
喏,就像上圖一樣,一目了然,
在8個關鍵性的財務指標中,L先生有4個不合理,
Why?明明他的凈資產和凈利潤都很高,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咱們來挨個分析一下: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資產
資產負債率是用來反映家庭負債是否安全以及綜合還債能力的強弱。
范圍在0~1之間,高于0.55,說明風格激進,一旦投資虧損或者收入下降,可能出現無法還債的困境;反之,如果低于0.25,則說明風格過于保守,不懂得利用杠杠來提升自己的資產。
總之,這一指標太高太低都不合理,可以根據資產負債率做出適當的調整。
如果負債比資產多很多,那就是光鮮亮麗的窮人,而35歲L先生總資產1130萬,負債只有333萬,資產負債率為29.5%,債務資產比合理,
這個表會根據投資者的年齡,來自動調整合理的資產負債率范圍,可以說考慮得很細心了。
2、衰退風險應對能力
衰退風險應對能力=股票資產/黃金
經濟繁榮期,股票類資產收益更高,而經濟波動或是衰退期,黃金類資產更適宜,如果想要穿越周期,投資體驗良好,最好是兩者配比不要失衡。
這個指標在0.8~2之間較為合理,如果高于2,說明權益類資產配比過高,經濟衰退時風險很大,低于0.8則說明太低,經濟繁榮期會跟不上節奏。
L先生的股票資產是320萬,而黃金只有40萬,數值為8,很不合理,
L先生并不是股神巴菲特,專業投資者,難以從股票上賺更多的超額收益,更需要適當增加黃金配比,來降低股市單邊風險。
3、風險偏好度
風險偏好度=高風險投資性資產/(投資性資產+流動性資產)
這是用來檢測投資者投資風險偏好的指標,數值越高,說明投資風格越激進,一般情況下數值在0.35~0.6較為合理。
因為行業有個風險投資投資比例“80-年齡”的說法,也就是比如你30歲,那么可以投資股票、房產、商品這類高風險資產的占比可以達到50%,
如果是50歲,那么相應這類資產占比就最好是30%以內。
測算下來,L先生數值為65.9%,顯然有些激進,所以建議他降低一部分權益類資產,增加債券、儲蓄險、現金的比例。
4、流動風險應對能力
流動風險應對能力=流動性資產/(投資性資產+流動性資產)
流動性資產是以現金、銀行活期存款和貨幣基金為主,建議至少持有15%到25%的流動性資產,
因為從傳統金融周期來看,全球每隔七到八年就會出現一次集體性加息縮表,屆時會導致股票、黃金、房產、虛擬資產等各類資產價格集體下跌,手里有足夠現金,才能應對極端流動性風險,及時補倉。
L先生流動性資金90萬,占比10.6%,流動資金偏低。
5、財務自由度
財務自由度=被動收入/總支出
這個指標如果遠大于1,說明已經基本實現財務自由了,這就是我們所向往的人生巔峰嘛,所以數字越高越好。
而L先生被動收入適中,財務自由度為51%,說明被動收入已經達到日常每年開支的一半了,
如果想早日實現財務自由,還需要再增加理財收入,比如具有穩定分紅能力的股票/保險、優秀的基金、企業股權等等,直到完全覆蓋開支。
目前股票、股基的長期收益率折合年化10%比較恰當,但如果做不到這個收益,需要考慮重新更換投資框架。
此外增加財務自由度的同時,也需要控制好風險偏好度,比如港險6%-7%的年化復利也可以適當考慮,作為平衡,也可以長期增值。
不管選擇哪種方法,如果不能創造被動收入,那只能工作到死了。
6、收入留存比
收入留存比=凈利潤/總收入
這個指標越高說明越會存錢,有的人是0甚至是負數,就說明消費習慣很有問題,是不是太敗家了?還是工資低的可憐?總得想個辦法去解決,不然就得做一輩子月光族。
7、財務負債率
財務負債率=剛性支出/總收入
這個指標最好是小于0.4,剛性支出是每個月要開銷的剛性支出,比如房貸、車貸、消費險的保費等,如果財務負債率太高,就會嚴重壓縮生活質量,要盡快開源節流。
8、家庭保障支出
家庭保障支出=消費保險費用/總收入
任何家庭,都會面臨這些風險:疾病、意外、身故、債務,收入能力下降等等。
孩子還小,不管是讀書還是將來成家立業,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再加上全職太太、雙方爸媽的醫療、養老都需要花錢,
按照精算的角度,通常我建議全家保障類(健康險)的費用開支在一個普通家庭至少6%以上,但太高也不合適,12%以內最好,
從L家庭保障支出數據來看,只有0.86%顯然不太合理,說明大概率是沒什么保障,因此可以適當增加保費,增加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和定期壽險的配置,給家人準備一份應對極端風險的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