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
兩岸企業合作簽約儀式上
長樂區“梅花魚露制作技藝”傳承人林禮群
與馬祖林義和工坊譚杰正式簽訂合作協議
標志著兩地傳統美食產業合作邁入新階段
作為長樂非物質文化遺產——
梅花魚露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林禮群堅持用古法制作魚露
01
古法制作魚露 工藝復雜且辛苦
長樂梅花鎮地處江海交匯處
漁產品豐富
漁民們憑借古法
用各種海魚做出魚露
“我從小在我父親蝦油廠里長大,對魚露有著深厚的情感。”林禮群說,他的魚露制作技藝是從爺爺輩傳承下來的。他至今堅持全程古法手工制作魚露,經過四季更替,日曬夜露激發出魚露最醇厚獨特的風味,再通過現代化生產技術,對魚露進行高溫滅菌、檢測、調配,更好地提高產品的質量,這些精心釀制的魚露色如琥珀,澄清通透,葷鮮清香而且富含氨基酸,咸里透鮮最終成為了本地人記憶里的味道。
林禮群向記者展示了
古法制作魚露的工序
大概是一百斤魚加三十斤鹽巴
放在池子里靜置一年以后
到來年六月份挑到缸里日曬夜露
中午越是有太陽的時候
越要用棍子攪拌,每天都要攪拌兩次
這樣重復要做三四個月
再挑到池子里放置一年
前后大概經過三年的時間
才能到頭道魚露的工序
古法制作魚露的特色,就在陽光晾曬發酵環節,雖然制作周期長,但是保留了傳統的蝦油味。新鮮的原料經過腌制、發酵、初濾,變成較為澄澈的頭道魚露,雖然工序不多但是每一環節都需要時間的沉淀和足夠的耐心。相比較之下,現代魚露制作周期在一年左右。
釀造魚露制作工藝復雜且辛苦
蝦油釀造通常工序繁雜
蝦油釀造需經
腌制、發酵、浸提、熬鹵等多道工序
且發酵過程基本都是手工操作
工作環境艱苦
大多數年輕人不愿意學
此外,技藝傳承方式有局限
蝦油釀造多靠家族傳承
技藝多靠言傳身教
難以用文字完整記載
學習周期長
沒有長時間積淀難以掌握
導致傳承范圍窄、難度大
02
研發新工藝 開發新產品
林禮群為了純正的味道
一直堅守古法制作
在保留傳統風味的前提下
他研發新的制作工藝
應用巴氏滅菌法
解決蝦油夏季質量不穩定問題
還準備開發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
降低勞動強度
同時,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
如低鹽、低脂蝦油
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如今
他的梅花魚露制作技藝
被列入“第五批長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03
與馬祖林義和工坊研發聯名產品
說到此次與馬祖林義和工坊合作
林禮群認為
馬祖與長樂的傳統釀造工藝
同根同源
工坊創始人林義和祖籍長樂,早年從事醬油制作,后轉型釀造食醋、老酒等。如今,工坊秉承傳統釀造工藝,其明星產品紅曲老酒選用優質糯米和特制酒曲發酵,口感濃郁、香氣醇厚,已成為馬祖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此外,工坊的紅糟、糯米醋等產品也各具特色,在兩岸市場廣受歡迎。
根據合作協議
林禮群將提供優質蝦油原料
馬祖林義和工坊則發揮其
品牌影響力和創新設計優勢
共同研發聯名產品
“這不僅是商業合作,更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林禮群表示,雙方將在保留傳統工藝精髓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包裝設計理念,讓傳統美食煥發新生機。
記者 陳堅 通訊員 王圣潔 連玉
圖片由長樂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新媒體編輯 李瓊
監制 管慧 邱泉盛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