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一級演員,他不僅出演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表演人才。
如今已到79歲高齡的他,選擇回歸平靜的生活,
而他的兒子所取得的成績,足以讓他感到欣慰。
他出生在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父母都是從事表演行業的。
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跟著爸媽去后臺看排練。
小小年紀的他特別愛模仿,經常站在院子里,學說書人講故事。
13歲那年,天津人藝組建兒童劇團,
他在學校被選中,從此走上了舞臺。
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受到表演的魅力,眼神亮得像星星一樣。
可惜好景不長,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兒童劇團解散了。
當時的他年紀不大,卻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年齡太小演不了成年人,太大又不適合演孩子。
于是他主動申請去了新疆建設兵團,做起了宣傳和圖書管理的工作。
白天跑基層采訪戰士,晚上泡在圖書館里研讀中外名著。
生活的艱難沒有擊垮他,特殊年代的波折反而讓他更加堅韌,
這些經歷成為他日后表演的深厚根基。
在新疆的日子里,他遇到了一位同樣熱愛藝術的女孩。
兩人很快結婚,生下兩個孩子,雖然生活拮據,
但一家人其樂融融。
妻子朱兵總是鼓勵他,相信他的表演終有一天會被全國觀眾記住。
那時候他心里就暗暗發誓,一定要有所成就。
直到32歲那年,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帶著妻兒回到北京,考入中央戲劇學院。
當時他已經是一個兩孩子的父親,可是在課堂上,他比年輕人還要刻苦。
每天從早到晚泡在教室里,練習臺詞、排練小品,
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用來學習。
老師們也被他的熱情感染,常常陪著學生熬到深夜。
畢業后他留校任教,一邊教書一邊接戲,日子過得忙碌充實。
他不甘心只做一個教師,他也渴望在舞臺上展現自我,
于是他接到了電影《山下是故鄉》的邀請。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提前一個月跑到山區體驗生活,挑水劈柴,
干遍了各種農活,曬得黝黑,回家時連兒子都沒認出來。
這種親身體驗讓他更深刻地理解了角色的內心世界,也學會了用真情實感去演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山東版《水滸傳》中,他曾飾演宋江,
當地的觀眾看得拍手叫好,可全國觀眾卻沒記住這個名字。
直到央視籌備拍攝《三國演義》,
總導演明確表示,曹操和諸葛亮的演員必須由他親自選定。
當時他并不是熱門人選,但有人悄悄推薦了他,
說他在話劇中的氣場非常符合曹操的形象。
總導演之前就認識他,
還曾邀請他為《紅樓夢》劇組擔任表演指導,
可惜那時他太忙抽不開身。
接到試戲電話后,他立刻從上海趕回北京,
跑到書店買了一套原著,躲在旅館里研究了好幾天。
試戲那天,他站在一間大辦公室里,面對滿屋子的三國學者和表演專家,
剛報完名字就被請了出去。
他以為自己沒戲了,心里很是失落。
沒想到第二天,總導演親自登門拜訪,
聊了半小時家常后,直接告訴他“簽兩年合同”。
就這樣,他稀里糊涂地成為了“曹操”。
進入劇組后,他像個求知若渴的學生一樣四處學習。
專家們講解禮儀、騎馬、兵器等知識,他都認真記錄。
關于角色是忠是奸的問題,學者們爭論得面紅耳赤,
他卻跑去問路人、問小孩,收集大家心中的曹操形象。
有人說他是白臉奸臣,也有人認為他是亂世英雄。
這些不同的聲音讓他逐漸摸索出一條路子,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把角色的霸氣、才情和孤獨都融入其中。
整整兩年的拍攝過程中,他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劇組轉場路過北京時,他都沒回家,只為全身心投入曹操的世界。
有一次得了肺炎,醫生懷疑是癌癥,
他卻淡定地說,只要能完成《三國演義》的拍攝,這輩子就值了。
幸好是一場虛驚,他還借此機會成功戒掉了20年的煙癮。
他演技的巔峰時刻,是在無錫太湖邊的一場戲,
當時他披上戰袍,手持長槊,站在船頭吟誦“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那一刻,他不再是演員,而是真正的曹操,豪情萬丈又略帶孤寂。
電視劇播出后,全國觀眾為之沸騰,
他的名字傳遍大江南北,各種獎項紛至沓來。
然而輝煌之后的日子并不好過,曹操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
觀眾一看到他就想起那個梟雄,后續的角色怎么演都跳不出這個框架。
后來謝晉找他出演《林則徐》,這是一個趙丹曾經塑造過的經典角色。
他跑到福州體驗生活,與林則徐的后人深入交流了好幾天,
可拍完后總覺得不夠滿意,少了點隨心所欲的感覺。
之后的歲月里,他繼續拍戲,但再也沒有掀起大的波瀾。
直到2016年,70歲的他宣布息影,說年紀大了,拍戲實在太累。
娛樂圈依舊熱鬧非凡,可像他這樣的老戲骨卻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流量明星占據主流,真正靠演技說話的人反倒成了稀有物種。
他能夠如此拼搏,離不開家庭的支持。
拍戲的時候他常年在外奔波,妻子獨自撫養兩個孩子,
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從未有過一句怨言。
孩子們長大成家后,妻子放下手頭的事情,
跟著他跑劇組,擔任他的生活助理。
兩人攜手走過幾十年風雨,感情卻愈發深厚。
每次提到妻子,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她是自己最大的福氣。
如今他已經79歲了,雖然不再演戲,但偶爾還會參加一些活動,
他特意前往銅雀臺,精神狀態絲毫不遜于年輕人。
他站在臺上,聲音洪亮,朗誦起古詩來,臺下的觀眾都被深深吸引。
有人舉著牌子喊他的名字,有人偷偷抹眼淚,
那一刻仿佛回到了當年的片場。
活動結束后,網友們在網上紛紛留言,
說他還是那個意氣風發的“曹老板”。
雖然已經息影,但他并未閑著,經常回中戲給學生們上課,
分享自己的經驗,還參與公益活動,推廣戲劇文化。
在一次講座上,他勉勵年輕人用心感受角色,不要只追求成名。
他還把自己多年的心得寫成一本書,希望以此激勵新一代的年輕人。
他還強調,表演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示,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這些年,他用自己的方式,將老一輩藝術家的精神傳遞下去。
他不僅自身成就斐然,他的兒子也非常優秀,
其中小兒子留學歸來后,進入了商界,
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這樣的人生,
誰看了都會感嘆一句:真是人生贏家。
參考信息:大眾日報:記者手記丨面對家鄉媒體,78歲鮑國安敞開了心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