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
5月15日,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聯合11所集團校小學、初中、高中,以“貫學踐行·通創未來”為主題,舉辦2025年北大附中教育集團科技周開幕式系列活動。通過AI技術賦能、產學研深度融合、跨學段協同創新,全方位展示北大附中集團校科學教育的改革創新成果,為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注入強勁動能。
科技周開幕式在致蕙禮堂舉行。現場,無人機編隊與舞蹈團聯袂呈現《未來共振》表演,AI編程操控的無人機陣列與熒光舞者靈動交織;“彩蛋”頻出的學生魔術表演巧妙融合科技與創意,引得現場陣陣掌聲。
北大附中黨委書記王亞章在致辭中表示,北大附中作為北京大學”四級火箭”人才培養體系的關鍵樞紐,充分發揮在小初銜接、初高貫通、大中協同各環節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進“五育”融合和“AI+教育”,全面落實做好“雙減”背景下的科學教育加法,為加快構建高質量科學教育體系、夯實科技創新人才根基提供“北大附中方案”。
北京大學副教務長、北大附中校長馬玉國介紹并發布了四款由北大附中學子自主研發的AI教育應用——智學助手與智教助手、SubQuiz自主練習系統、北大附中智能問答助手、校友小程序。科創成果涵蓋了學習輔助、教學管理、校園服務和智能交互等多場景應用。
本屆科技周共設置“科學探索+”“科學智創+”“科學大玩+”“科學演說+”“科幻之YEAH+”五大主題板塊,精心打造了51個沉浸式互動體驗區,讓各學段師生在玩學一體的豐富體驗中感受科學魅力、激發創新潛能。
“科學探索+”板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聯合推出了16項科學實踐項目,同學們通過氣象衛星圖像解析、液氮冰淇淋實驗等探究活動,親歷“觀察-假設-驗證”的科學思維全過程。
“科學智創+”板塊,集中展現集團校學生自主研發的智能燈具、數字視覺界面等40余項科技作品,彰顯了”技術+藝術+工程“的跨學科創新成果。北京大學光子傳輸與通信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高校產學研機構和小米、騰訊公司等科技企業也同步亮相,展示先進科技成果。
“科學大玩+”板塊,由科技社團同學們自主策展的太陽黑子觀測、VR校園漫游、無人機模擬飛行等活動組成。同學們以趣味形式普及無線電通信、天文觀測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培養對科學的興趣與熱愛。
“科學演說+”板塊,聯合學生成長中心“尋星導航”生涯系列講座,為集團校師生帶來了兩場學術講座。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昌平實驗室主任、北大附中1980屆校友謝曉亮以“半個世紀前的啟航”為題,從個人的求學與科研經歷出發,詮釋了北大附中人的精神追求與責任擔當,勉勵同學們“以科學之光點亮人類未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王育人研究員聚焦中國空間站前沿科研進展,為同學們解讀國家太空實驗室最新成果,引導大家將個人理想融入科技強國偉業。
“科幻之YEAH+”板塊,精心挑選了近20部與九大學科關聯緊密的影片展映,以科幻敘事激發同學們的跨學科想象力,厚植敢于創新、勇于突破的校園科學文化基因。
本次活動中,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的“北大名師講科普”系列叢書分享會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行。這套科普叢書以深入淺出的學術視角和生動鮮活的案例解析,為青少年搭建起貫通基礎知識與前沿科技的知識橋梁。
本屆北大附中科技周系列活動吸引了來自集團校小學、初中、高中的師生逾兩千人熱情參與。未來,北大附中科學教育中心將在北京市科協、北京大學各院系和校外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持續深化大中小學貫通培養機制,促進集團校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流動,打造“課堂奠基-社團拓展-高校賦能-社會聯動”的“大科學”教育生態,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筑牢根基。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