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西藏墨竹工卡縣海拔5000米的華鑫隆項目光伏區施工現場仍有料峭寒意。在這片與云端比肩的雪域高原之上,層層疊疊的光伏“梯田”錯落有致地鋪展開來,它們沿著地勢起伏,宛如大自然親手繪制的綠色畫卷。
該項目自啟動伊始便承載著西藏區域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和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進程的重要使命,其光伏總裝機5萬千瓦,配備4萬千瓦時儲能,以1回110千伏線路T接于華泰龍礦區至墨竹變電站間的線路,年均可提供清潔電能8573.16萬千瓦時。
破冰探路:首試市場化并網的“高原突圍”
項目鳥瞰圖
該項目作為西藏自治區首個市場化并網發電項目,各項前期工作面臨重重困難,山南公司在沒有經驗借鑒的情況下“摸著石頭過河”,堅持“既要效率也要合規”工作原則,緊盯項目備案、接入“兩個堵點”,項目用地、融資“兩個關鍵點”,堅持關口前移,主要領導親自掛帥,以黨員干部為先鋒扎實推進。2024年底,項目備案、接入、用地及相關前期報告已全部獲批,融資貸款全部到位,為項目建設夯實根基。
云端競速:搶裝潮下的協同攻堅戰
華鑫隆項目光伏支架
面對人工物料短缺、工期緊張等諸多困難,山南公司以“建設施工、外部協調、設備供應”為根本保障,組織各參建單位統一思想目標,梳理工作思路,細化分解階段任務,靈活調動資源配置,并通過周例會、調度會、專題會等工作機制落實過程管控。目前,各類主輔設備按計劃到場,光伏支架安裝、箱變基礎澆筑已全部完成,光伏組件安裝2萬千瓦,升壓站綜合樓主體及相關設備基礎已澆筑完成,35千伏、110千伏線路塔基澆筑26基,各分項工程按計劃推進,如期并網的目標正加速實現。
天路騾鈴:華鑫隆項目的“36拐”
進場道路蜿蜒而上
該項目光伏區無上山道路,車輛無法到達,項目前期選址,只能徒步攀爬,從山腳海拔3500米直至山頂5200米,其中過程尤為艱辛。為打通進場道路這條項目推進和后期運維的“生命線”,山南公司多次會同總包單位進行地質勘察和規劃探測,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設計方案,最終建成長度11.8千米,海拔落差1500米的進場道路。“怒江邊有‘72拐’,我們華鑫隆項目有自己的‘36拐’。”山南公司華鑫隆項目管理人員站在山頂,望著進場道路說。
該線路全線長15.2千米,鐵塔50基,沿線海拔高程在3600至5100米之間,運輸車輛和大型施工機械難以到達施工現場。因此,土建材料、鐵塔組件等重物搬運不得不依賴于傳統的騾馬隊輔助運輸。于是在崇山峻嶺間,一支由堅毅的騾夫和勇敢的騾馬組成的隊伍,構成了一幅別具一格的景象,騾夫牽著騾馬,騾馬肩負著沉重的材料,一粒粒砂石、一袋袋水泥、一件件塔材就這樣被一步步運送上山,直至一座座鐵塔得以矗立。
騾馬隊在山坡上艱難前行
目前,隨著華鑫隆項目各分項工程按計劃落地,這座海拔5000米的“云端電站”正以日新月異的變化,向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目標奮力沖刺,這片高原光伏 “梯田” 將充分發揮效能,把高原上的陽光轉化為清潔電力,為實現水電股份年度項目投產目標注入強勁動力。(吳寧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