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際,位于長寧區新涇鎮綠八居民區的上海生境博物館迎來開館一周年。數據顯示,開館一年來,上海生境博物館經官方預約接待參訪者165批次,累計超3000人次,通過沉浸式生態科普體驗,成為展現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窗口。
上海生境博物館總面積600平方米,目前擁有各類動植物標本1200余件,活體展示物種近百種,融合了長寧區已建成的24座生境花園的生態理念、物種覆蓋、科普教育、自然體驗等要素,是國內首座以生境為主題的博物館。其開放時間為每周一至周六(9:00—11:00,14:00—16:00),游客可現場體驗彩色套印加蓋服務,提交意見建議者還有機會獲贈《讓我們把自然帶回家吧!》系列紀念封及明信片。
當天,長寧區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系列活動同步舉辦。活動以短片《讓我們一起守護多樣的世界》開場,聚焦榮膺“聯合國全球生物多樣性典型案例100+”的樂頤生境花園,通過鏡頭呈現10余種上海本土鳥獸魚蟲的靈動影像,帶領現場嘉賓直觀感受城市生物多樣性之美。
活動現場,南漁浦“鄉土作物”計劃正式發布,通過在南漁浦親水平臺旁增加曝氣增氧設備、設置“生態浮島”,并種植茭白、菱角等鄉土作物,優化河道生態環境;綠八空中花園“社區融合園藝康復”基地啟動,聯動華師大附屬精衛中心,將社區園藝與心理療愈結合,探索“生境+健康”醫社聯動模式;同步啟動的“小鳥歸巢”項目則著重構建城市鳥類棲息網絡。值得關注的是,現場發布的《社區生境花園建設管理指南》,為生境花園規劃建設提供科學規范,推動生態成果惠及更多居民。此外,上海自然博物館還在活動中發布《生境博物館研學單》,為全年參觀提供系統性導覽與課程資源。
分會場活動同樣精彩紛呈,包括“鄉土植物在現代都市的回歸”主題講座和樂頤生境花園內的生態手作工坊,吸引社區居民與專業團隊共探生態保護實踐路徑。
原標題:《上海這座開在社區的博物館一周歲啦!3000+人次打卡,解鎖都市生態新玩法》
欄目編輯:顧瑩穎 圖片來源:新涇鎮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趙菊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