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程家橋街道為社區居民舉辦了“解碼蝴蝶密碼·守護生命色彩”生物多樣性日講座,通過了解生態修復和本土物種保護的重要性,保護身邊的生態系統,提高生物多樣性。
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一環,蝴蝶既是生態環境質量的“晴雨表”,也是生物多樣性的證明。如何讓我們身邊的生境花園變得鳥語花香、鶯飛蝶舞?怎么吸引這些美麗的蝴蝶進入社區?為了讓生境花園充分發揮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作用,程家橋街道邀請近60位社區中的生境花園居民志愿者來到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共同參與“解碼蝴蝶密碼·守護生命色彩”生物多樣性日講座,在老師的帶領下深入了解這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物種。
“蝴蝶是一種非常專一的昆蟲,很多蝴蝶從小到大只吃一種植物,所以蝴蝶的生長和它的寄主植物、蜜源植物緊密關聯。”老師向大家介紹了蝴蝶的獨特習性,“大家可能在小時候都看到過絲帶鳳蝶,但如今在上海已經看不到了,這是因為它吃的植物被人們當做雜草清除了。而青鳳蝶是更為常見的一種蝴蝶,它的寄主植物就是我們常見的樟樹。”
在老師生動的講解下,居民志愿者們逐漸理解了生境保護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怪不得花園里的植物長這么多了還是沒有蝴蝶來。”“看來以后清理雜草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都拔掉了。”……居民們認真聆聽,記下筆記。
為了讓志愿者們進一步加深對自然生境理念的認識,現場還準備了學生們手繪的自然筆記,供大家學習制作。在一張張簡單卻精美的自然筆記上,繪有蝴蝶生長演變的各種形態,旁邊的文字記下了它的寄主植物、蜜源植物和生長習性等信息。居民們拿起畫筆,一邊學習自然筆記的內容,一邊畫出自己的作品。
“我們希望社區居民志愿者們能夠通過今天的活動,進一步了解生態修復和本土物種保護的重要性,保護身邊的生態系統,共同致力于提高生物多樣性。”程家橋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街道已建有3個生境花園,此次活動也相應地為生境花園日常維護管理工作賦能,提高居民志愿者們的生境知識與實踐能力,呼吁更多人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活動中。
撰稿/攝影:譚奕茂
編輯:竺嘉茹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