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動物園來了新伙伴。
5月21日,阿里大文娛宣布更名為虎鯨文娛。旗下阿里影業擬更名為大麥娛樂。當天,虎鯨文娛發布全員信稱,將繼續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文化娛樂集團,以創業心態進一步聚焦核心業務,以更清晰的形象貼近用戶和行業伙伴。
不到1000字的全員信,共提到7次創業,對于虎鯨文娛的未來,可窺一二。其實,早在這個月的“510阿里日”上,阿里CEO吳泳銘就提出“回歸初心,重新創業”,呼吁阿里人以創業者的心態,開啟一段全新征程。象征著阿里創業精神的“湖畔小屋”也在總部西溪園區復刻。
5天后,阿里大文娛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阿里2025財年Q4財報顯示,大文娛經調整EBITA盈利3600萬,實現單季度盈利,這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內容與科技雙輪驅動,追求長期價值的“三年戰略”初見成效。品牌更名可謂恰逢其時,水到渠成。
全新的虎鯨文娛就這樣開啟了“重新創業”的新征程。正如全員信所說,創業是一場艱辛但充滿夢想的征途。這次品牌煥新,與阿里巴巴秉持的“回歸初心,重新創業”一脈相承。
“虎鯨”的未來如何發展?文娛行業會去向何方?如何讓“文娛沒有難做的生意”?帶著這些問題,虎嗅與優酷首席運營官、阿里魚總裁吳倩進行了交流。
“雖然名字變了,但是我們的業務戰略不移,我們的初心和我們的愿景不改。”吳倩表示。
優酷首席運營官、阿里魚總裁吳倩
變與不變
時間回到2023年,在阿里巴巴“1+6+N”變革中,阿里大文娛延續了當時的業務板塊名稱。但隨著業務發展,大文娛也需要向外界傳遞出一個獨特的品牌氣質,正如全員信稱, 更名也是大文娛根據自身戰略做出的關鍵決定。
文娛行業內容投資大、制作周期長。吳倩說,如何穿越周期,不僅考驗對消費者審美和需求的預判與洞察,更考驗通過精細化運營對投入和產出的平衡。
自2023年提出三年戰略以來,阿里大文娛已在頭部內容制作、影視工業新基建、優秀人才儲備與產品升級上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這些成果也在最新的阿里財報中直觀體現。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更有底氣,也更自信了,從經營、運營和戰略執行力上,我們整個團隊也更有章法,(更名)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現在阿里內網也已經全部打通,集團在內部的流轉和資源共享上會更加緊密。”吳倩告訴虎嗅。
吳倩深知,變化從來不是一夜之間到來的,“擁抱變化”遠遠不夠,深潛一個行業的創業者要做的是“引領變化”。“對于內容的持續熱愛和講好故事,挖掘新鮮的表達方式,與優秀的人才同行,這些讓穿越周期、引領變化成為可能。”
在她看來,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觀眾口味,虎鯨文娛深入文娛行業變革的決心與勇氣不變,已經被時間驗證的核心戰略不會變化,只會繼續深化。
不變的創業精神,與求變的底氣
近期,在優酷白夜劇場上線的12集懸疑劇《沙塵暴》跑出了今年國產懸疑領域的豆瓣最高分8.1分。更早一些上線的《新生》《邊水往事》等懸疑劇集更是實現了熱度與口碑的雙豐收;在女性賽道,優酷以《墨雨云間》《難哄》等劇集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市場的認可;阿里影業參與投資宣發的作品涵蓋了科幻、懸疑、愛情、動畫等多個類型,用300多部電影吸引了50億人次的觀眾。
《沙塵暴》《墨雨云間》《邊水往事》《難哄》海報
爆款頻出的背后,是平臺對優質內容的不懈追求。對消費者愛好的洞察,也給予平臺和內容創作者更多自信與底氣。過去一年時間里,劇集“長短之爭”甚囂塵上,吳倩從平臺數據與用戶反饋之中得出了結論,“觀眾不喜歡長劇嗎?不喜歡的是注水的長劇。消費者都喜歡短劇嗎?也不一定都喜歡上來就扇耳光、下跪、逆襲的狗血短劇。”在與虎嗅的交流中,她特別指出:“其實長短不是問題,好內容才是本質,長短都是容器。”
“我們如何知道消費者喜歡什么?是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每一個(與消費者觸達的)口岸,點點滴滴日積月累而來,這不僅是基于創作者對內容的熱愛,也關乎運營者與用戶的共情,以及向全球的優秀作品、經典作品致敬和學習。”吳倩表示。
虎鯨以越來越主動的姿態深入到行業上游,并不止于深入挖掘消費內容趨勢,敢于向行業頑疾開刀、求新求變的底氣,更來自于虎鯨文娛在技術創新上的重投入。“科技的進步不僅帶來產品和服務的迭代,更帶來商業模式的變遷。”吳倩說。
在虛擬拍攝領域,虎鯨文娛已經在多個城市落地幀享數字影棚,為多家內容合作伙伴提供虛擬拍攝服務。從《清明上河圖密碼》到《師兄太穩健》,虛擬拍攝場景由8個增至19個,后者以40%的虛拍占比,創下國內影視虛拍應用新高。
《師兄太穩健》虛擬拍攝現場
不久前,虎鯨文娛發布的數字化制作解決方案5.0版本,包括“實時法術”“AI燈光”等五項獨家技術能力,實現軟硬件上的全球領先。知名知識產權分析機構IPRdaily的數據顯示,在這一領域,優酷以80件虛擬拍攝發明專利位列全球榜首,超過擁有60件專利的Sony。伴隨相關技術的不斷升級,虎鯨文娛希望未來將該項能力開放給整個行業,與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共榮共生。
“那一件件專利并不是為了得到專利而研發,而是為了應用。我們的數字化制作團隊在解決劇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碰到了難題,在攻克難關的過程中解決了難題,順便拿到了這個專利。”談起虎鯨文娛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吳倩難掩自豪:“我們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計成本,尤其是在AI創新上。”
正是有這些技術投入,才讓越來越多天馬行空的想法能夠落地。虛擬拍攝之外,影視妝造大模型可以一鍵生成符合不同歷史時代和人物特征的妝造,優酷推出的影視制作車,為導演和后期制作團隊提供了軟硬件一體化的一站式辦公場所,這種來自真實需求的發明創造,成為更多優質內容誕生的土壤,也激發著人們對影視工業化未來的想象。
站在虎鯨文娛“騰躍出水”的時間點回頭望去,我們發現平臺與內容創作者已經越來越緊密,思考什么樣的內容是觀眾真正需要的,什么樣的內容能夠留得下、活得久、傳得遠,以及如何在AI技術的賦能之下,為內容制作的各個環節降本增效。
“新名字的背后是虎鯨文娛以歸零的心態、以創業者的姿態,開啟新的征程。” 吳倩說。雖然名字變了,但持續為用戶提供精品內容、不斷優化服務體驗,借助AI為行業帶來更良性發展的初心與業務戰略始終沒變。
蠻新的路
在AI深度改變內容創作,以及碎片化信息重塑內容消費習慣的當下,虎鯨文娛也蹚出了一條“蠻新的路”。
這一切的出發點是“更好地服務用戶”,落腳點則是一步一個腳印地探索,如何更好地了解用戶,如何通過技術降本增效,如何將平臺摸索出的方法論賦能到整個行業。
技術越來越深度參與到創作流程之中,影視創作者們也紛紛乘浪而上,爆款劇集《邊水往事》導演“算” 曾與吳倩交流入職優酷的原因——除了足夠的創作自由度,他更看重這里離前沿技術更近。
越來越多影視人選擇加入平臺,將自身創作能力與平臺可調動的資源相結合。通過春苗編劇計劃、海納國際青年導演發展計劃等,虎鯨文娛儲備了一批具有潛力的青年創作者和導演。此外,《邊水往事》導演算、“唐探”系列編劇劉吾駟、《哪吒之魔童鬧海》聯合動畫導演郝姍等行業頭部創作人才也紛紛加入并成立工作室。
伴隨著越來越多人才的加入,我們可以看到虎鯨文娛愈加明確的創作思路與愈加寬廣的業務邊界。
2024年末,一臺《甄嬛愛不停——〈甄嬛傳〉小主節》晚會,讓人們看到了延續經典IP開發的新思路,也讓人們看到了虎鯨文娛在IP商業變現上的能力。
《甄嬛愛不停——〈甄嬛傳〉小主節》晚會現場
“像《甄嬛傳》可以拍成一個綜藝或者線下活動,也可以如《異人之下》一樣將動漫拍成劇,虎鯨文娛承載了多元化的業務板塊,每個板塊都有一個縱深的團隊在耕耘,一個好的IP出來的時候,一定是要走適配的板塊內容衍生的路徑,才能讓這個IP常青,熱度持續,被消費者永久的喜愛。”觀眾對內容的消費形式并不是一成不變,文娛新征程視野里的優質內容更應該有多元、豐富、創新的呈現形式。
現在吳倩也期待著,將阿里魚對三麗鷗家族、寶可夢等全球IP授權內容的“打法”運用到原創內容IP的價值開發上。“我們期待著虎鯨文娛能夠沉淀和孵化出來越來越多優質IP,能夠比肩Hello Kitty、小黃人。”
影視行業乃至整個文娛行業的又一輪工業革命,已于無聲處悄然來臨。觀眾可以期待不注水、更精致、更多元化的作品,而從業者,或許該思考的是在新技術的助力之下,更大程度上發揮審美與創意的價值。
“阿里的基因里沒有‘守成’,只有‘創造’。”吳泳銘在阿里內部信中如此強調。以新名字再度出發,虎鯨文娛釋出了創業的決心,但持續在文娛行業的漫長周期里將不確定變為確定,為用戶和行業持續創造新的價值,仍是一場漫長且艱辛的長期考驗。
值得期待的是,隨著“虎鯨”的登場,一個更具想象的文娛時代或將就此拉開。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79003.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