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讀書快到中考的時候,會有很多學校到初中學校進行招生宣傳。
也是在那時候,通過那些學校的宣傳,讓威記知道了原來初中畢業,如果考不上高中,還想繼續讀書,除了留級重讀初三,還可以有技工學校、中專學校、職業高中供選擇,并且可以通過讀這些學校往上升,照樣可以有“大學”可以讀,只不過這樣的“大學”,叫專科學校,也就是所謂的大專學校。
對于很多人的認知來說,技工學校、中專學校、職業高中都統稱“中專”。【其實這三類學校還是有區別的,這里就不細說了,按中專來理解就行】
最為讓人省心的是,從中專升入大專,很多時候不需要參加高考,而是采用一種叫“3+2”(也有3+3之類)的升學形式,畢業后一樣有“大學文憑”可以拿。
不過,這些大專學校跟很多人們都熟悉的“大學”比,還是有些區別的。
1、首先是名字上的區別。威記記得,以前大專學校一般都會在全稱的最后面加上“專科學校”幾個字,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變成“學院”二字;而“大學”在全稱后面,都直接寫著“大學”二字。
2、大專的學制一般是2年-3年;大學的學制則普遍是4年(有些是特例,比如學醫的學制時間就長,威記知道的有8年的)。
3、大專畢業后的畢業證俗稱“大專證”,而大學畢業后的畢業證叫“本科證”。
4、大專學校的專業設置,偏“技術”、“實操”、“實用”性質,職業方向明確。而大學的專業設置,顯得理論性強,偏向于研究型,有些高深莫測(威記沒上過大學,只能是這樣來理解)。
5、大專學校要繼續深造,首先就是需要“專升本”。而大學畢業要深造,則是研究生、碩士、博士、博士后......簡單來說,大專按照學習等級來說,比大學要低一個等級。
要是從現在的發展來說,一個地方的大學越多,說明地方的競爭力越強,更是地方軟實力的體現。因為這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所以,很多地方都在努力加強大學的建設,為地方發展添磚加瓦。
寧夏也不例外。
寧夏不大,被譽為“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等。雖然只有約6.6萬平方公里,是全國中最小的省區,擁有9個市轄區,5個地級市,兩個縣級市和11個縣。但是區域內的大學和大專卻不少。
廣為人知的帶有“大學”二字的本科大學,是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還有新晉的寧夏師范大學。算上加上民辦的帶有“本科”的學校,一共是8所。
而就在今天,這帶“大學”二字的本科大學可能要增加了。因為在教育部公示的“新大學”名單中,寧夏有兩所上榜。
擬同意設立寧夏職業技術大學和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大學。
這兩所大學,都是由原來的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升格本科而來。
有很多網友說,寧夏大學太多了,大學生也太多了,還增加兩所,有必要嗎?
只能說網友們注意到的只是寧夏“大學”增加了,卻沒有注意到這兩所“大學”名稱中的“職業”二字。
縱觀教育部最新公示擬同意設置32所高校(大學)名單,發現很多都是帶有“職業”二字,這意味著什么?
近年來,職業教育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教育部公示的這批新設高校名單來看,"職業"二字的頻繁出現絕非偶然,而是我國教育戰略轉型的鮮明信號。這背后折射出的是產業升級對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結構優化的深層變革。
職業院校的蓬勃發展,首先呼應了制造業強國戰略的人才需求。隨著智能制造的推進,傳統產業工人正加速向"數字工匠"轉型,需要既懂技術原理又能實操的復合型人才。威記看到有些招聘的企業就這樣說的:"我們現在最缺的不是研發博士,而是能調試智能產線的高級技師。"
所以,其實是這種人才缺口正在倒逼教育體系重構,職業本科教育恰好填補了專科與普通本科之間的能力斷層。
更深層次來說,這代表著人才評價體系的范式轉移。在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的啟發下,我國"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觀念正在逐漸被打破。產教融合模式才是正道,它正在重塑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知——技術技能與學術研究同樣值得尊重。
其實,職業院校的升級并非簡單更名,而是辦學內涵的全面革新。可以預見,未來的教育版圖上,職業院校不再只是普通高校的補充,而將成為培養大國工匠的重要搖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精準的人才支撐。
對于寧夏,對于銀川來說,更是如此。如今寧夏的九大產業正進入高速發展期,可是制約發展的卻是缺乏大量的技術型,熟悉本地產業的人才。加上未來幾年,寧夏的中考升高中率會一再提高,職業大學的設立,無疑給了很多高中畢業生重新審視和選擇的出路。
是離鄉背井追求名牌大學,有“畢業即失業風險的”大學,還是考入本地技術型,對口就業型更強的職業大學?
換一句話來說,寧夏缺的不是“大學”,而是缺乏能夠助力本地產業發展,可以留住人口,培養適合本地發展人才的“職業大學”。大學生也不是太多了,而是技術型人才太少了。
如果這些“職業大學”能夠在設置專業上對應寧夏的九大產業,那么這樣的“大學”可以多多益善!
銀川的未來,也會像今天的“銀川藍”這樣,充滿明媚和希望!
這里是寧夏!發現寧夏之美,感受寧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寧夏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