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氣溫的回升,位于山西南部的運城市鹽湖呈現出色彩斑斕的景象。從空中俯瞰,鹽湖宛如一塊巨大的調色盤,碧綠、橙紅、醬紫等色塊交錯暈染,湖水顏色隨不同區域礦物質含量、微生物群落而變,共同繪就了這如夢似幻的畫面,吸引眾多游客與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記錄。
運城鹽湖形成于5億年前的新生紀初期,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 ,有“中國死海”之稱。其鹽含量高,湖內富含鈉、鎂、氯等多種礦物質成分,這些礦物質的含量和濃度變化會影響生存在這片水域里的藻類和鹵蟲等生物,進而使湖水顏色發生不同的變化。比如,當氣溫升高,某些嗜鹽藻類大量繁殖,會讓湖水呈現出鮮艷的紅色或橙色;而在其他條件下,又會因礦物質的不同呈現出綠色、藍色等色彩。
運城鹽湖不僅有著絕美的自然景觀,還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是中華民族“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河東鹽池的開采歷史可以追溯到4600多年前,古老的“墾畦澆曬”五步產鹽法更是傳承千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了運城因鹽而生、因鹽而興的歷史。
池神廟作為全國唯一一座祭祀鹽池之神的廟宇,承載著古代人們對鹽業生產的祈愿與敬畏,其建筑風格獨特,文化內涵豐富。周邊的虞坂千年運鹽古道,曾是古代重要的運鹽通道,石板路上深深的車轍印,仿佛在訴說著往昔鹽運的繁華與艱辛。
近年來,運城市高度重視鹽湖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展“凈湖行動”,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截斷周邊污染源,清理湖內垃圾與淤泥;推進堤埝修復、水系治理工程,提升鹽湖的防洪、蓄水能力;實施十里北坡美化修復、南山荒灘荒坡綠化等項目,增加區域植被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隨著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的有效實施,鹽湖的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自然濕地風貌逐漸恢復,為眾多候鳥提供了優良的棲息、覓食場所,如今至少有200種鳥類在此“安營扎寨 ”。
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運城市還積極探索鹽湖的合理開發利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投資約1.8億元對七彩鹽湖景區進行全面提升改造,項目占地160余畝,打造了黑泥康養生態體驗館、“五步產鹽”體驗區、科普區、兒童游樂區等14個功能區域。
游客在這里不僅能欣賞到鹽湖的七彩美景,還能親身參與鹽浴康養、黑泥養生等特色項目,感受鹽湖獨特的康養魅力;在“五步產鹽”體驗區,游客可以了解古老的產鹽工藝,體驗傳統制鹽的樂趣;科普區則通過豐富多樣的展示手段,向游客普及鹽湖的地質演變、生態系統等科學知識。
此外,依托鹽湖及周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運城市全力打造集綠色、人文、康養于一體的河東池鹽文化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舉辦各類文化旅游活動,如《宋韻·南風歌》演出,生動再現河東鹽池的歷史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領略鹽湖的獨特魅力。
未來,運城鹽湖有望在生態保護與文旅發展方面繼續發力,進一步提升景區的品質與服務水平,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加強品牌宣傳推廣。
同時,不斷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模式,實現鹽湖生態價值、歷史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有機統一,讓這顆“七彩瑪瑙”持續綻放光彩,成為運城乃至山西的一張亮麗名片 ,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也為游客帶來更加豐富、獨特的旅游體驗。
圖文來源:華夏文明新聞網 姚中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