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洪濤:被質疑的宇文所安、被去律的老杜

0
分享至

美國學者Stephen Owen(宇文所安)在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2010) 中談及杜甫詩集的編次,Owen說:

...within each group the poems are arrang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 Such a biographical reading is encouraged by the poem themselves: Du Fu poetically constructed his life, …(vol.1 p.324)



Stephen Owen, The Poetry of Du Fu (De Gruyter, 2015)

宇文所安這句話的意思是各類詩篇都按寫作先后編排:“杜甫的詩歌本身鼓勵這種傳記性的閱讀:他用詩歌建構了他的生活……”(中譯本,頁366)。

我們聯想到,biographical reading不大適用于李清照詞的閱讀(參閱本系列的第四十二篇: 洪濤《論“名家列傳”模式的優劣,兼談美國的中國文學史》)。

大概是對杜詩進行biographical reading 的勢力在學術界太過強大,所以,雖然Owen 編寫文學史重視講述文學文化史,但是,在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中,他還是花了四頁的篇幅記敘杜甫的經歷和詩篇。這部分放在書中的“IV 安史之亂后 (756-791)” 這節。

到了2016年,Stephen Owen 更出版 The Poetry of Du Fu (De Gruyter, 2016)。此書是全球第一個杜甫詩的全譯本(約3000頁)。

不過,2024年,張隆溪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宇文所安對中國語言和詩的理解,我向來是抱持懷疑的態度。”似乎, Owen的“表現”未能令張教授滿意。

Owen教授用了八年時間才完成杜甫詩的全譯,而張隆溪教授花了一年時間就寫成三千年的歷史(書中附有杜詩二十多首的英譯文)。

張隆溪教授譯杜甫詩,是不是比Owen更高明?

張教授對Owen的“懷疑”,有沒有依據?Owen的翻譯是否忠實于原詩?杜甫工于律詩,Owen和張教授怎樣使用英語翻譯唐詩格律?

張隆溪教授對Owen主編的《劍橋中國文學史》也沒有好感。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張教授認為《劍橋中國文學史》“召集一群學者共同寫成,旨在呈現一種多元的歷史觀。然而,我認為這種敘述方式是不適用于中國文學史的。”“在外國讀者完全不了解中國文學的情況下,還大談特談中國古代的出版市場、書籍的印刷等,那就是不恰當了。”(2024年2月,張教授接受李浩榮采訪)

“不適用”“不恰當”之評,自然暗示張教授敘述文學史的方式是比較恰當的。那么,我們可以調查看看兩家(文學史)的實情如何。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以杜甫為中心展開討論。

史傳模式:說明作者生評際遇、輔以詩篇

筆者在本系列的上一篇(第四十二篇)說到,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的主編重視論述文學文化,孫康宜明言:“這部文學史不可避免地也會討論不同時代的偉大作家,但是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更關注歷史語境和寫作方式而非作家個人……”(簡體字版中譯本,序言,頁7)。

由Owen撰寫的唐代部分(第4章),索性直接題名為 The cultural Tang (文化唐),以強調他重視的是“cultural”方面。這章的第1節到8節,共80頁,由宇文所安執筆。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2010)

細讀劍橋版的“安史之亂后 (756-791)”這一節,我們發現:Owen討論杜甫實際上也有近似“名家列傳”的部分。

Owen花了大約四頁的篇幅(英文原著,p.320-324﹔中譯本,頁363-366)敘述了杜甫的際遇(某年杜甫到了某處……),主要集中敘述杜甫在安祿山叛唐后的際遇:

756年,安置好家人后,回長安,作《哀王孫》

756年,到長安探親,作《北征》

757年后,杜甫作“三吏”與“三別”

758年,到秦州,作《除架》

759年底,到成都

765年離開成都到夔州,作《秋興八首》

768年離開夔州,經荊州,到洞庭湖

770年,杜甫離世。他對后世律詩的寫作影響巨大

此外,Owen簡介了杜甫的名著《兵車行》的內容(放在安史之亂前、論述唐朝邊塞詩的部分)。Owen指出,錄有《兵車行》的紙張殘片在中亞沙漠被發現,證明此詩曾流傳到軍隊所在地(中譯本,頁354)。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安史亂前的篇幅(第二節“玄宗時期”)主要用于介紹王維、孟浩然、李白等人。



陳貽焮《杜甫評傳》

張教授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2023) 的盛唐部分,特別突出李白、杜甫二人,第7章題名為 The Twin Stars of Tang Poetry: Li Bo and Du Fu (此章共有六節),可見,其“名家列傳”的形跡比較明顯。第132頁開始專談杜甫生平和杜詩:

752年,作《兵車行》

755年,被叛軍俘至長安,作《月夜》

757年春,困居長安,以《春望》痛陳國破之悲

757年戰亂中,杜甫作“三吏”與“三別”

759年,流寓成都,筑草堂,作《春夜喜雨》

761年秋風破屋,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765年,蜀地動蕩,杜甫沿長江東下

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終年58歲



莫礪鋒《杜甫評傳》

將張隆溪教授所述“杜甫之史”和Owen所述比照著閱讀,讀者可以得出結論:兩家的寫法,差別不大,都是“杜甫生平行旅+詩篇+簡評”,只不過兩家所舉的杜詩實例不全同。

Owen只錄詩題(或節錄詩行),而張教授多全引(英譯)附簡析。這是張教授“回歸文學性”“為域外讀者譯介中國詩”的宗旨所決定的。

文學通史是否適合附有大量的文本分析和欣賞的文字,這是執筆者應考慮的問題。

杜甫詩存世者約一千四百首,一本文學通史又能全文引錄多少首詩?所引之詩,代表性足夠嗎?史家能撥出多少篇幅給作品的文本細讀?再說明清長篇小說動輒一百回,文學通史能撥出篇幅附載一兩回(譯文)嗎?



《杜律五言集解》(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

杜甫與“詩史”

杜甫詩和唐史之間的關系,比較密切。

Owen指出:杜甫詩中總有其他作家無法比擬的個人細節。當這些細節與重大的政治事件交織時,杜甫就在后世贏得了“詩史”的名聲(中譯本,頁363)。

張暉《中國“詩史”傳統》指出,杜甫流離隴蜀所寫的詩,記錄了當時全部事情,甚至包含其中隱事,這些都構成“詩史”的內涵(張暉《中國“詩史”傳統》,三聯書店2016年版,頁23)。



張暉《中國“詩史”傳統》,三聯書店2016年版。

由于杜詩和詩的歷史語境有較緊密的關聯,后人編寫的杜詩注本也就特別注重杜詩的時序,例如,仇兆鰲的《杜詩詳注》通過“以史注詩”的方法,構建了杜詩與唐史之間的互文關系,此書既是文學注釋的典范,也為歷史研究提供了豐富線索,例如《杜詩詳注》第一卷第一首《游龍門奉先寺》(五言詩) 有注:“此當是開元二十四年后游東都時作。”(中華書局版,1997,頁1)﹔第一卷第四首《題張氏隱居二首》(七言詩) 題下說明“此當是開元二十四年后,與高、李游齊、趙時作。”(頁8)

杜甫詩在語言的表現形式上,有不少賦筆。此外,有的組詩是將一件事分成幾段來說,例如《羌村三首》寫他從鳳翔回到羌村家里的情景(初到家;居家后;鄰里互動)。



浦起龍《讀杜心解》,中華書局1961年版。

張隆溪教授說:

In the winter of 770, Du Fu died on a boat near Leiyang, in southeast Hunan, at the age of 58, and thus the poet’s life of wandering, instability, and hardships finally came to a sad end. (p.137)。

張教授這“杜甫病逝于耒陽舟中”之說,可能是依據仇注本或其他編年體杜詩集的最后一首推斷而得。仇兆鰲《杜詩詳注》所錄杜甫詩最后一首是《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杜甫“died on a boat (死于舟上)”是否真相?此說似無明確的依據,屬于“可能但不確定”,不宜當成史實。



《杜甫全集校注》

同一頁,張教授又記杜甫晚年之事:

The Governor General of Sichuan, Yan Wu (726–765), befriended Du Fu and wanted to recommend him for an official position, but the poet politely declined to serve at the court. When Yan Wu died in 765, there was turmoil in western Sichuan and Chengdu was endangered, so Du Fu left his thatched cottage with his family to travel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astward, probably with the intention of going to Luoyang. Because of his illness and also the insecure conditions at the time, they were delayed for a long time, staying in Kuizhou, in modern-day Fengjie, near Chongqing, for two years. In the spring of 768, they finally took a boat out of Sichuan, but again they traveled slowly and wandered along the river in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His last few years were a very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period of time, suffering from poverty and poor health.

這段話大意是,嚴武死后,蜀中政局漸亂,杜甫只得離開四川……

此段純粹記敘杜甫最后十二年的行蹤,并無穿插杜甫作品,連詩篇題目也沒有提及。

因此,筆者認為,張隆溪教授所寫這部分實是杜甫的傳記(參看:洪濤《論“名家列傳”模式的優劣,兼談美國的中國文學史(讀張隆溪教授的英文版中國文學史?四十二)》一文,載“古代小說網”2025年5月11日)。



胡筱穎《英語世界〈唐詩三百首〉英譯本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所謂“在外國讀者完全不了解中國文學的情況下……”

張教授可能是依據個人的在外國的親身經驗而說出:“在外國讀者完全不了解中國文學的情況下……”這話。

可是,哈佛大學教授田曉菲卻說:

...Du Fu is also widely known outside his native tradition, just as Shakespeare and Dante are. Prior to the complete English translation in 2016, Du Fu has been partially translated many times by different hands. (杜甫在本土傳統以外也廣為人知。在2016年英語全譯本問世以前,杜甫作品已被不同的譯者選譯過很多次。)”(Xiaofei Tian ed., Reading Du Fu: Nine Views, p.2)。

田曉菲說widely known outside(廣為人知)...,這和張隆溪教授所說的“外國讀者完全不了解”,截然相反!



Xiaofei Tian ed., Reading Du Fu Nine Views (HKUP, 2020)

外國人知道杜甫嗎?

2016年,Stephen Owen 出版 The Poetry of Du Fu (De Gruyter, 2016)。此書提及的英語世界的涉杜專書:William Hung’s 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David Hawkes’s A Little Primer of Tu Fu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7), and David McCraw’s Du Fu’s Laments from the South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2)。

到了2020年,David Hinton 出版The Selected Poems of Tu Fu – Expanded and Newly Translated (W. W. Norton & Company, 2020)。

這本書是據Hinton 的New Directions 初版 (1989年) 擴充而來。如果初版滯銷沒有讀者,恐怕難有擴充的新版吧?因此,若說全部外讀讀者都完全不了解中國文學,是說不過去的。



David Hinton, The Selected Poems of Tu Fu (1989)

實際上,譯介中國文學的英語著作甚多,由張海惠等人主編的《中國古典詩歌英文及其他西文語種譯作及索引》(北京: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 可見一斑。書中所列大量外譯作品不會完全沒有讀者吧。

此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推出蔡宗齊主編的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A Guided Anthology (2008) 。此書在美國學界和大眾讀者中獲得良好反響(蔡宗齊語)。“良好反響”這話,料非虛言。據說,北美許多大學采用它做教材。

因此,張教授所謂“外國讀者完全不了解中國文學”,明顯說過了頭。這里所謂“外國讀者”大概只限于張教授自身接觸過的那些外國人。

也許,張隆溪教授的書是為“完全不了解中國文學”的外國讀者而寫的?

不過,在張教授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2023)出版之前,前賢已經做了許多工作“將中國文學作品介紹到外國”。

就以唐詩來說,王凱鳳《英語世界的唐詩翻譯:文本行旅與詩學再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一書指出,唐詩進入英語世界已經有200余年的歷史。

Thomas Mazanec 在香港科技大學的演講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as Qing Anthology and World Literature (2023年10月11日) 談及二十世紀《唐詩三百首》在外國作教材用。

再就杜詩而言,趙睿才、劉冰莉、夏榮林《杜詩學通史·域外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一書中的“下編”是“歐美杜詩學史”專題,其中談及杜詩的教學、譯介、研究等方面。

張隆溪教授“外國讀者完全不了解中國文學……”之說是an overstatement (言過其實)。



王凱鳳《英語世界的唐詩翻譯:文本行旅與詩學再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

Owen的杜甫詩全譯本: The Poetry of Du Fu

The Poetry of Du Fu (De Gruyter, 2016) 的詩篇編排系年,參照仇兆鰲注本。Owen此書是海外學界對杜甫及中國古典詩歌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其特色在于完整翻譯:涵蓋杜甫存世全部詩作,附有簡明的注釋,并提供詩篇的背景資料。

評價方面,學者們普遍認為這部譯作對杜甫詩歌的理解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學術工具(an invaluable scholarly tool),并且對中國詩歌的海外研究會有長遠的影響。

網站Chinlingo 在評論Stephen Owen, The Poetry of Du Fu (2016) 時,有這樣一段話:

Like the Bard of Avon, Du Fu's writing is layered and shows immense range. The elusive poet wrote in a wide variety of styles and registers. Inside the green-bound volumes are acclaimed verses such as “Moonlit Night” and “View in Spring,” but Owen argues that Du Fu “is a lot more fun when you get out of the well-known ones.”

中譯:像“埃文河畔的詩人”(莎士比亞)一樣,杜甫的作品層次豐富,涉獵廣泛。他的詩作風格和用詞都很多變。這本綠皮包裝的譯作中有知名的詩作《月夜》和《春望》,不過,宇文所安教授卻表示杜甫“在這些廣為人知的詩作之外更加有趣。”

以下我們以《月夜》和《春望》為中心,略論實際的翻譯問題。



田曉菲主編《九家讀杜詩》,三聯書店2022年版。

選談這兩首,因為這兩首正是張教授2015年4月5日為友人背誦的杜詩(張隆溪編《香江行山雅詠》香港中華,2023年,頁226)。我們相信《月夜》和《春望》是張教授比較看重的詩篇。

唐朝律詩與譯文中的押韻

據說《春望》和《月夜》都是安史之亂期間杜甫被叛軍困于長安時寫成的。《春望》的“國破”,是指李唐朝廷受到威脅,天子蒙塵,不是指國家已經破滅: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在Owen的譯本中,這首詩編號是4.25。4.25是杜詩仇兆鰲(1638-1717)注本的卷數+號碼(號碼應該是Owen 給的編次碼)。



仇兆鰲《杜詩詳注》,清蕓生堂翻刻本。

Owen說明:

Qiu’s is a chronological arrangement of the poems (as it was understood in 1703), mixing “old style” and regulated genres. 意思是:仇兆鰲(Qiu)將杜甫按先后次序編次,不區分古詩和律詩。《春望》是律詩,以下是Owen的《春望》英譯:

The state broken, its mountains and rivers remain,

the city turns spring, deep with plants and trees.

Stirred by the time, flowers, sprinkling tears,

hating parting, birds, alarm the heart.

Beacon fires stretch through three months,a letter from family worth ten thousand in silver.I’ve scratched my white hair even shorter,pretty much to the point where it won’t hold a hatpin.(p.259)

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版A Little Primer of Tu Fu 的英國學者David Hawkes 已經注意到律詩的韻腳。Hawkes 解說:

One of the rules is that the rhyme - which must be the same throughout the poem - must always come on a syllable with a level tone. The rhymes of this poem are still recognizable as rhymes in Modern Chinese, … (A Little Primer of Tu Fu. OUP, 1967, p.31)

《春望》的韻腳落在以下四字:深、心、金、簪。

現代普通話中“簪”與“深”等字已不同韻,但是,按粵音念是押韻的。學者也考證得知杜甫時代是完全押韻的(參看王力《漢語語音史》)。



王力《漢語語音史》,中華書局2014年版。

Owen沒有用英文復制上述韻式。不過,我們發現Owen譯文中有個“異常”之處。

第六句“家書抵萬金”的“金”應該是gold, 這是眾所周知的,現在Owen 竟然舍gold不用而改用silver (銀), 原因何在?

筆者推測:用silver (不用gold) 是為了silver可以和下一行的shorter 元音呼應 (尾音接近 /?r/),形成“模糊韻”(slant rhyme)。

譯文的第二行是the city turns spring, deep with plants and trees. Owen將trees 放到句末,也許是為了下一行的句末tears 形成“近似韻”。

請注意:原詩是先說“草木”然后以“深”殿后。Owen譯作中則是deep 居前,置于 plants and trees之前。



David Hawkes, A Little Primer of Tu Fu

張隆溪教授的文學史書也提及《春望》。他將杜甫《春望》系于757年春天,張教授說:

In the spring of 757, Du Fu was still trapped in Chang’an, the capital city sacked by the rebel army, and he wrote the famous poem “Spring View” to describe the fallen city and express his concerns about his family and his country。

以下,是張隆溪教授的翻譯:

The state is broken, though hills and rivers remain,

The city is all covered with tall grass in spring.

Touched by the times, even flowers are shedding tears,

Even birds are startled at heart, saddened by separation.

Burning for three months now are the fires of war;A letter from home would be worth more than gold.My white hair has been scratched so thinThat it now can hardly hold even a hairpin! (p.134)

上引譯作,有三個 -in音(remain / thin / hairpin),remain 與后兩者不押韻(remain 結尾為 -e?n,元音不同) 。因此,單論《春望》押韻方面,張譯沒有比Owen譯作更優勝。

另一首杜詩《月夜》,也是杜甫寫成于被困長安時期: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Tonight, in Fuzhou this moon

She must be watching in her room alone.

Lovingly I think of our small children,

Chang’an is too vague a memory for them.

Her soft hair must be damp in the fragrant fog,

While cold moonlight falls on her white arm.

When can we all stand by the thin curtains

And let the moon shine on us and dry our tears? (Zhang, p.134)



日本內閣文庫藏范濂《杜律選注》

張教授的譯作用了些 -n, -m結尾的詞,也許是有意借-n, -m (eye rhymes?)隱約反映原詩是押韻的。

杜甫《月夜》詩一韻到底, 全詩的偶句末字用平水韻上平十四寒:看、安、寒、干。下面是Owen 的翻譯(4.18 Moonlit Night):

The moon tonight in Fuzhou

she alone watches from her chamber.

I am moved by my children far off there

who don’t yet know to remember Chang’an.

Fragrant fog, her coils of hair damp,clear glow, her jade-white arms are cold.When will we lean at the empty window,both shone upon, the tracks of our tears dried? (Owen, p.247)

Owen 這譯作中Fuzhou, cold 和 window屬于近韻; chamber和there結尾音有些相似。嚴格來說,上述這些都不算真正的押韻。因此,單論《月夜》押韻方面,Owen此譯作沒有比張教授譯作優勝。

有些譯者很看重詩歌的押韻,著意經營譯作的“音美”,例如吳鈞陶、許淵沖等人。


300 Tang Poems A New Translation (Commercial Press, 1987)

吳鈞陶將這首《月夜》譯成 The Moonlit Night, 收錄在1987年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唐詩三百首》英譯本(300 Tang Poems)。此書三百多詩由許淵沖、陸佩弦、吳鈞陶等多位譯者合譯。吳鈞陶 The Moonlit Night 如下:

The moon illuminning the night tonight in Fuzhou’s sky,

Alone in chamber you alone will see it sailing by.

Though far away, I’m sorry for our children dear,

Who do not know to yearn for me in Changan here.

Your balmy, cloudy curls the misty air bedews;Your fair, smooth arms are chilled in the silver hues;When can we both stand leaning by the gauzy veils?Our faces’ll shine with tears that have become dry trails. (p.150)

吳鈞陶的譯法是: 每聯押一韻。其實,律詩有固定韻腳:律詩二、四、六、八句必須押平聲韻,且一韻到底,不可換韻。吳鈞陶的譯作沒有做到一韻到底。

接下來,我們討論對仗的翻譯(個案)。Owen 和張教授在這方面的表現如何?



Jiang Lan, A History of Western Appreciation of English-Translated Tang Poetry

“律詩講求對仗,那是可以翻譯得像樣的”

律詩的特征之一是講求對仗。嚴格的對仗不但要求詞性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而且在名詞對名詞時,所屬的范疇(類)也要相同或對應,例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之類。

Hawkes 解釋:

The rules that we do need to remember when reading poems in Regulated Verse are (1) that the poem must be one of eight lines in four couplets; and (2) that the two middle couplets (lines 3-4 and lines 5-6) must each be antithetically arranged: i.e. line 4 must parallel line 3 in both grammar and meaning, and line 6 must parallel line 5 in the same way. (David Hawkes, A Little Primer of Tu Fu, p.31)。

意思是:律詩8句4聯,其中第3-4句、第5-6句,須是對偶句。

杜甫《春望》包含對仗,例如,此詩頷聯就是工整的對偶句。Owen用英語沒有重塑出工巧的聯句,但是,他將兩個詩行分成三個“單元”,略存原句的影子: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Stirred by the time, flowers, sprinkling tears,

hating parting, birds, alarm the heart.



2019年,Owen榮獲唐獎,其得獎演講以杜甫為題

譯文在句型上嘗試趨同:兩句都以分詞句式先行;flowers 和 birds 都用逗號分隔開,尤其能反映它句式的特點。按照對仗的要求,出句和對句的句型必須相同,語法結構要一致。Owen的譯文,未殝完美,但句型方面似能說明他在對偶方面用過功。

下面是張隆溪教授“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英譯文。就此例而言,張教授維持“對仗”的意識似乎沒有比Owen來得強:

Touched by the times, even flowers are shedding tears,

Even birds are startled at heart, saddened by separation.

換言之,張教授這譯作沒有嘗試做到出句和對句的句型相同:出句,flowers 處于后半句;對句,birds 處于前半。形式上,flowers 和birds 不在對應的位置。

什么是“對應的位置”?這里再看一例。請讀者參看以下David R. McCraw 的翻譯(Spring View):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集校注》

The state’s sundered, alps & rivers remain;

The citadel vernates, grasses & trees deepen.

Moved by the times, flowers spurt tears;

Hating separation, a bird alarms the heart.

Signal fires - continuous three months;

Family letters - worth a myriad in gold.

My whitened hair, scratched ever shorter,

Is just about unable to support its hatpin.

上引譯文,摘自David R. McCraw 的 Du Fu's Laments from the South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2, p.101)。

我們看到:McCraw 譯詩之中,alps & rivers 和 grasses & trees 在詩行中的位置相對應;第三四句,flowers 和 a bird,也是位置對應。

此外,每一個詩行,McCraw 做到譯文基本上都呈一句而前后兩個“單位”,看來McCraw 刻意仿擬原詩每行□□—□□□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句型。

Burton Watson的 The Selected Poems of Du Fu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2)之中,《春望》的英譯也有模擬原詩句型的傾向。



David R. McCraw, Du Fu's Laments from the South (1992)

張隆溪教授怎樣對待律詩對仗的翻譯?

張教授在2024年受訪時說過:

……至于律詩講求對仗,那是可以翻譯得像樣的,如我以杜甫的《登高》作示例:Boundless forests shed their leaves swirling and rustling down,/ The endless river flows with waves rolling and running near.(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然而,書里其他律詩的翻譯,我沒有再緊循對仗的形式,以免外國人讀來,有呆板的感覺。”(2024年2月8日在香港上環接受專訪時的發言)。

張教授聲稱“翻譯得像樣”“緊循對仗的形式”。可是,張教授列舉的例子中 shed their leaves 和 flows with waves 顯然沒有做到“緊循”。

請注意:flows with waves 中的with 是介詞(preposition),和前一句中的their 詞性是不同的。their 是代詞。

因此,Boundless forests shed their leaves swirling and rustling down, / The endless river flows with waves rolling and running near. 不是“緊循對仗的形式”。以下是《登高》全詩和張譯:



《杜甫秋興八首集說》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The wind is strong, the sky high, sadly the gibbons are crying,

The islets are clear, the sands white, in circles the birds are flying.

Boundless forests shed their leaves swirling and rustling down,

The endless river flows with waves rolling and running near.

Ten thousand miles, in sorrowful autumn, often as a wanderer I sigh,

A hundred years, old and sick, alone up the high terrace I climb.

In misery and hardships, I hate to see my hair turning all white,

Feeling unwell and down, I have lately abstained from wine.(p.96)

原詩之中“蕭蕭”“滾滾”是疊詞對疊詞。張教授用了四個 -ing, 然而,原作是四字分成兩組(草部、水部), 原詩中的“蕭蕭”“滾滾”成為兩對。

討論到這里,也許有讀者會說對譯文質量的要求會不會“太嚴了些”?

可是,漢詩就是可以做到這般的工巧的程度:講草木,用草部的字“蕭”;講江河,用水部的字“滾”。這也說明杜甫寫詩的本領高超。

順帶一提:上引譯作做到部分音節呼應(如 sigh、white、climb、wine 的/a?/ 音)。



洪業《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臺北聯經2021年版。

總 結

張隆溪教授評《劍橋中國文學史》等書的敘述方式“不合適”,應該是指“(中國文學史) 不應共同撰寫”。

然而,共同撰寫難道全無好處?集合專才合力撰寫,則各人各據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撰史的基礎,各展所長有利于避免一人獨撰之不足。

《劍橋中國文學史》注重論述文學文化。不過,細看其“敘述方式”,筆者發現劍橋版討論杜甫晚年也按時序推展來鋪寫。

Owen 負責編寫的《劍橋中國文學史》杜甫部分,和張教授書中的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the Sage of Poets (詩圣杜甫)一節,其實都是由“傳記+作品簡評”構成。兩者的“敘述方式”沒有多大分別。

至于翻譯杜甫詩篇方面,本文已經簡略討論過《春望》《月夜》的押韻、對仗兩項(集中談幾個案例)。Owen所下的工夫,估計不遜于張教授。

其實,除了押韻、對仗之外,杜甫《月夜》還有“玉臂”這樣的慣用語。中國詩向以“玉”表示美好義(參考:《古詩十九首》其十二: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李白詩:“玉顏不及寒鴉色”;白居易詩:“玉容寂寞淚闌干”……)。



J. C. Catford,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張教授將“玉臂”譯成her white arm。對此,Owen自然也可以質問:將杜甫《月夜》中的“玉臂”翻譯成her jade-white arms,比 her white arm 更差嗎?張譯何以不顧漢詩使用“玉”的傳統?此外,“玉臂”張譯作 white arm, 而arm 屬singular, 這是指杜妻只有一臂是雪白的?又,“玉臂寒”明明是說臂寒,何以張譯改為月寒(cold moonlight)?

基于以上問題,若有讀者說“(張隆溪)的漢詩英譯,我向來是抱持懷疑的態度”也是不足為奇的。

如果讀者堅執source-orientedness原則, 再以語言、文化差異難題來評論譯作,則身為譯者的Owen 和張隆溪教授恐怕都難免備受質疑。

張教授看重中國文學作品的文學性、藝術特點。他曾經在受訪時強調,杜詩之佳不是在其內涵(因為其他詩人也有相同的情懷),而是因為杜甫詩藝高明。

張教授本人是這樣說的:

杜甫為什么從中唐以來就成為最偉大的詩人,是因為他詩寫得非常好,尤其是律詩寫得非常好,后代人就非常尊重他,不斷去討論他的詩、他作品的經典性等等。這主要不是因為他忠君愛國,不是因為他寫民間的疾苦,寫民間疾苦的人多的是,可是杜甫卻只有一個。所以我覺得文學有自己的審美價值。……”(2022年10月15日張隆溪教授在“撰寫文學史的挑戰”學術講談會上的言論)。



《杜甫詩意圖冊》

押韻、對仗都是詩律形式方面的特征。然而,譯者要用英語呈現律詩的形式特征,并非易事。這個難題上文已有論證。

“律詩寫得非常好”,在英文著作中,卻變成詩不合律(“去律”)!這對中國文學而言,是好事嗎?

如果譯者只是將杜詩的內容paraphrase (傳意為主)再分行排列,其實譯作近似分行的英語散文,沒有將杜甫律詩的形式藝術介紹到英語世界,例如《月夜》以無韻散句呈現,則思念妻兒、渴望重聚都只是人之常情,又怎能反映杜詩之佳?

表述人之常情又缺少詩藝的譯作,能夠躋身于世界文學之林嗎?

今人用英語將杜詩“去律”,展示給外國人看,這“去律”就算是國人的“自主立場”嗎?看來,“去律”更像是受制于英文文法、是不由自主的。

外國人讀過“去律”的老杜詩(譯作),看到的是唐人杜甫寫出自由體詩歌。這樣一來,杜甫自言“晚節漸于詩律細”,豈不是成了一句謊言?



洪濤《從窈窕到苗條:漢學巨擘與詩經楚辭的變譯》,鳳凰出版社2013年版。

附記一:失律的問題(莫言的小故事)

在香港撰寫本文的過程中,筆者很想了解現時內地民眾關不關心近體詩失律的問題,于是筆者上互聯網查看……偶見搜狐網上有一篇《莫言故地重游寫了首七律,在網友的建議下一改再改,終成一首妙作》(2019年12月12日)。

此文談到諾貝爾獎得主莫言:“2018年年初,他〔莫言〕故地重游后寫了一首七言律詩,還自己傳到網上,并附上‘敬請方家教正’的字眼。諾貝爾獎得主如此謙虛,網友們自然十分買賬。不過不出所料,沒多久這首詩就被眼尖的網友挑出了不少毛病,連續有幾處都出現了失律的問題。于是在網友的建議下他一改再改,最后終于改成了一首霸氣十足的妙作。”(https://www.sohu.com/a/359969792_100030261)



陳煒舜《聲律之舞:詩詞聯創作八講》,香港中和出版社2025年版。

香港向來有“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古典詩詞組的評審專家劉衛林教授、陳煒舜教授、何文匯教授等人都熟悉古人詩律。陳煒舜教授新近還出版《聲律之舞:詩詞聯創作八講》(香港中和出版社,2025年)。此書的篇次解說方面,別開生面。

附記二:《香江行山雅詠》

張隆溪教授編有《香江行山雅詠》(香港中華書局2023年版),收錄張教授本人和友人的詩作一百七十首。

張隆溪教授在《香江行山雅詠》的序言中提到“格律”。他說:“成熟于唐之格律,千百年來一直成為傳統詩詞之基本形式。〔……〕而在作者自己,其意更在〔……〕自得其樂,本不在規唐摹宋……”(頁19)。這里,“作者自己”不知道是指多少個作者。

話雖如此,《香江行山雅詠》收錄的張教授作品大多做到偶句押韻。



張隆溪編《香江行山雅詠》(2023年)

附記三: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

杜甫自我評價“晚節漸于詩律細”,出自其七律《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八),全詩如下:

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雨色動微寒。

黃鸝并坐交愁濕,白鷺群飛大劇干。

晚節漸于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惟君最愛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闌。



張忠綱主編《杜詩學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

“細”,似為細密。清人厲志《白華山人詩說》說:“少陵近體,于雙聲疊韻極其講究,此即所謂‘律細’也。”(卷二)。不少學者從杜詩的章法、對仗、聲調、音韻等方面對“詩律細”的問題做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收評:創業板指沖高回落跌1.18% 全市場超4200只個股下跌

收評:創業板指沖高回落跌1.18% 全市場超4200只個股下跌

財聯社
2025-05-23 15:03:11
蘭德爾談末節遭雪藏:我在場邊站得有點太久了,我想動起來

蘭德爾談末節遭雪藏:我在場邊站得有點太久了,我想動起來

懂球帝
2025-05-23 13:47:19
破案了!當年逼著刀郎退圈的不是汪峰,更不是楊坤,而是這位

破案了!當年逼著刀郎退圈的不是汪峰,更不是楊坤,而是這位

手工制作阿殲
2025-05-23 12:20:26
歷史上的兩個罪人:一個讓中國倒退百年,一個讓中華民族蒙難

歷史上的兩個罪人:一個讓中國倒退百年,一個讓中華民族蒙難

尚曦讀史
2025-05-09 21:25:03
事實證明,加入瑞典國籍的趙立新,詆毀國家屬于是自毀前程

事實證明,加入瑞典國籍的趙立新,詆毀國家屬于是自毀前程

趣文說娛
2025-05-17 15:57:36
豐滿身材《白雪公主》黑絲高跟展示:還有底部視角!

豐滿身材《白雪公主》黑絲高跟展示:還有底部視角!

游民星空
2025-05-22 11:08:27
49年,偉人得知載濤靠擺攤營生后,當即表示:小攤就不要接著擺了

49年,偉人得知載濤靠擺攤營生后,當即表示:小攤就不要接著擺了

杰絲聊古今
2025-05-22 18:29:26
淚目!朱媛媛寫給17歲女兒的信,句句表遺憾:女兒,請原諒媽媽

淚目!朱媛媛寫給17歲女兒的信,句句表遺憾:女兒,請原諒媽媽

夢史
2025-05-23 15:56:07
還沒等到解放軍,臺島已經插上五星紅旗,賴清德要求北京調整政策

還沒等到解放軍,臺島已經插上五星紅旗,賴清德要求北京調整政策

歷史求知所
2025-05-22 20:00:06
為啥潮汕離婚率全國最低?除了女孩的身段,這5點原因也至關重要

為啥潮汕離婚率全國最低?除了女孩的身段,這5點原因也至關重要

荷蘭豆愛健康
2025-05-22 11:17:58
陳盈駿:自己還未從總決賽的氣氛中脫離,做夢都是布朗在面前投進三分

陳盈駿:自己還未從總決賽的氣氛中脫離,做夢都是布朗在面前投進三分

雷速體育
2025-05-23 18:20:14
朱媛媛剛走,曹穎也自曝患癌:沒多少時間了,害怕看不到兒子長大

朱媛媛剛走,曹穎也自曝患癌:沒多少時間了,害怕看不到兒子長大

八斗小先生
2025-05-23 16:54:19
高開低走!29歲球員李曉明報名中冠,2016年曾獲中超最佳新人獎

高開低走!29歲球員李曉明報名中冠,2016年曾獲中超最佳新人獎

直播吧
2025-05-23 15:53:10
杭州“將軍酒”傳銷頭目一輛奔馳S480被拍賣,22人搶,109萬成交

杭州“將軍酒”傳銷頭目一輛奔馳S480被拍賣,22人搶,109萬成交

天天話事
2025-05-23 15:04:30
世乒賽!2大世界冠軍被淘汰,王曼昱鎖定首枚獎牌,日本男雙3-0

世乒賽!2大世界冠軍被淘汰,王曼昱鎖定首枚獎牌,日本男雙3-0

知軒體育
2025-05-23 18:54:55
已經亡國50年,國王卻依舊健在,仍在繼續號召同胞“企圖復國”

已經亡國50年,國王卻依舊健在,仍在繼續號召同胞“企圖復國”

文史達觀
2025-05-23 06:45:07
上海女子不上班,但卻住豪宅開豪車,警察:她家現金堆成山了

上海女子不上班,但卻住豪宅開豪車,警察:她家現金堆成山了

懸案解密檔案
2025-05-09 18:00:29
中國不會選擇武統?美專家:等美國徹底衰落后,中國就能和平統一

中國不會選擇武統?美專家:等美國徹底衰落后,中國就能和平統一

以絕望揮劍
2025-05-23 19:53:00
美軍前高官:若中國攻臺并設禁航區,美軍“不得不”擊沉中國軍艦

美軍前高官:若中國攻臺并設禁航區,美軍“不得不”擊沉中國軍艦

媛來這樣
2025-05-22 22:17:21
世乒賽:莫雷加德0-2落后連贏4局逆轉 戶上隼輔,挑戰王楚欽

世乒賽:莫雷加德0-2落后連贏4局逆轉 戶上隼輔,挑戰王楚欽

越嶺體育
2025-05-24 00:26:36
2025-05-24 01:56:49
古代小說研究
古代小說研究
學術品位,原創精神,文化責任
2605文章數 4305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美媒最新披露:馬斯克在特朗普核心圈地位顯著下滑

頭條要聞

美媒最新披露:馬斯克在特朗普核心圈地位顯著下滑

體育要聞

臺下掌聲一片!65歲安帥揮手告別:感謝皇馬

娛樂要聞

趙麗穎否認戀情,與趙德胤沒在一起?

財經要聞

特朗普威脅自6月1日起對歐盟征收50%關稅

科技要聞

特朗普:iPhone不在美國制造就收25%關稅

汽車要聞

續航720km/充電10分鐘補能500公里 理想i8信息曝光

態度原創

藝術
手機
房產
本地
公開課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手機要聞

榮耀400系列將于5月底發布 配備1.45mm窄邊框直屏

房產要聞

連續17次提前交付!海口這座頂流紅盤,業主贏麻了!

本地新聞

巴黎沒有倍兒甜,但天津巧克力腦袋倍兒多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千阳县| 蓬安县| 东方市| 西贡区| 余庆县| 绍兴县| 永城市| 孝感市| 西充县| 海原县| 开江县| 固始县| 达日县| 金寨县| 砀山县| 池州市| 铅山县| 肥东县| 铜陵市| 天长市| 井冈山市| 滨海县| 海阳市| 通河县| 宿松县| 承德县| 吉林市| 辛集市| 陇南市| 广安市| 富锦市| 恭城| 达日县| 咸宁市| 明光市| 蒙自县| 罗江县| 临泉县| 嵩明县| 通江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