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之七中寫道:“世間文字斷無句句著題,句句不著題之理,其法在于離合相生。離合相生者,謂將與題近,忽然飏開,將與題遠,又復掉轉回顧是也。”
清代魏禧也說:“古人之妙,只是說而不說,說而又說,是以極吞吐往復、參差離合之致。”(梁章鉅《退庵隨筆》)這都是說寫作中既不能老是死死扣住題目作“直頭布袋”式的糾纏,也不能離開題旨東一句西一句越扯越遠,結果離題千里以“碎害完”。這對如何敘述很有啟迪作用,在敘述中巧施離合手段,就能使行文放得開、收得攏,富有變化,產生波瀾。
如《荔枝蜜》,開頭一段寫“我”總不大喜歡“蜜蜂”。第二段沒扣緊題意接著寫如何又喜歡蜜蜂的,作者卻故意“按下不表”蕩了開去,敘述“我”到廣東從化溫泉小住。接著敘述溫泉周圍的荔枝林、荔枝果、荔枝花,經此大段迂回,然后自然敘到品嘗荔枝蜜,至此再轉到參觀養蜂場,回到蜜蜂上來。這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金針暗渡”的離合手法來敘述,使作品一方面擴大了容量,另一方面也顯得瀟灑、耐看。
我們初學寫作的同志,在創作中往往要么死扣題目冥思苦想,不敢越雷池一步,敘述起來“步步相連”,不能“錯綜其勢”,使作品呆板得很;要么初下筆尚能扣住題旨,然而寫到高興處,一發而不可收離題而去。這都是不懂離合之道的表現。
要使敘述生動富有波瀾,這些手法不能不用,但文無定法,還是必須根據內容的需要去靈活選取,不能生搬硬套,否則弄巧成拙,是要啼笑皆非的。
未完待續……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