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假期,我帶著圓子去參觀2025年大阪世博會,順便幫她“喚醒”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記憶。
“還記得嗎?那時你還是個坐在推車里的小嬰兒,不管進哪個館,你總會好奇地睜大眼睛、興高采烈、手舞足蹈、咿咿呀呀的。”排隊的間隙,我一邊回味當年,一邊舉起手機為已比我高出一頭的圓子搶拍照片——背景正是我們此行最愛的竹韻“中華書簡”中國館。
頂天立地、大氣恢宏的“書簡”上,有用金、篆、隸、行、楷5種字體刻著的119句詩詞古語,圓子仰著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認真、更驕傲地一字一句地誦讀著,末了才回過頭來白我一眼,說:“媽媽你真搞笑,哪有問一個‘嬰兒’還記不記得的?”
我故作神秘地微微一笑,說:“呵呵,不知道了吧?嬰兒也是有記憶的,只不過那些記憶不是以語言而是以情緒和感受的方式來儲存的,叫作情緒性記憶。這些記憶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呢,所以媽媽的任務就是:用語言幫你把所有美好的情緒性記憶提取出來,然后就像這些詩句一樣,鐫刻在你的‘心靈書簡’之上,陪伴你一輩子。”圓子指了指剛剛念過的句子,說:“我知道了,媽媽你這就是‘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我哈哈大笑,沖著她豎了豎大拇指:“活學活用,不錯。”
說說笑笑間,參觀的隊伍緩緩向前移動著。突然,一粒景觀小石頭“咕嚕嚕”滾到了馬路中間,排在我們前面的幾個日本大男孩立即停止了嬉鬧,尷尬地立在原地,似乎不知如何是好。緊接著,只見站在他們身后的一位穿露背休閑裝的東方女孩行云流水般自動“出列”,然后——彎腰、撿起石頭、放回原處——“歸隊”。
男孩們齊刷刷地鼓起掌來,又鞠躬致謝。領頭的男孩用英語問:“你是中國人嗎?”女孩搖搖頭。男孩又問:“日本人?韓國人?”女孩依然搖頭。男孩不好意思地轉向女孩身邊金發碧眼的男友,問:“你們從哪個國家來?”
男友笑了,說:“英國,她跟我一樣是英國人,但她的媽媽有東方血統。”女孩開始侃侃而談,從自己從小到大經歷的關于國籍的趣事,到大學期間所做的跨文化研究,越聊越開心。其他幾個男孩也紛紛加入到這場因石頭而結緣的對談中來,從各自的留學經歷,到對人類未來的擔憂與憧憬,再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與奇跡……
望著他們談笑風生、仿佛故友重逢的樣子,圓子忍不住悄悄在我耳邊感嘆:“不就是一粒石頭嗎?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讓陌生人分分鐘就成了朋友?”我聽出了青春期圓子心中的羨慕與對友情的渴望,于是,也學著她的樣子,指著“中華書簡”,一字一句地念:“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圓子打斷我說:“不對不對,應該從這里開始——先是‘見賢思齊’,然后‘德不孤,必有鄰’,最后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了……”我舉起雙手給了圓子兩個大大的贊,欣慰地說:“今天這場‘石頭記’,讓你的‘心靈書簡’又增加了一卷哦,了不起!”
原標題:《晨讀 | 林紫:心靈書簡與石頭記》
欄目編輯:華心怡 文字編輯:王瑜明
來源:作者:林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