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深秋的福州,15歲的林仲新緊緊抱著懷里的一個鐵盒,幾個強盜剛剛已經搶走了他的錢袋。就在強盜們準備搶奪那個裝著信的鐵盒時,林仲新突然發了瘋似地拼命護著。
可最終還是被強盜硬給搶走了?,鐵盒里裝著?的?是:林仲新的父親林覺民在犧牲前寫給妻子陳意映最后一封絕筆信:與妻書。
林仲新氣得大吼:這是林覺民的遺物,你們要拿就拿別的東西,這件遺物還給我!強盜也聽說過林覺民的名字,當他們打開鐵盒,看到那些文字時突然眼淚止不住地流。
后來他們把所有東西都還給了林仲新,還帶著其他強盜一起對著那遺物磕頭。然后一路護送林仲新到達目的地。
1911年4月24日晚上,在香港濱江樓里,昏黃的油燈搖搖晃晃。24歲的林覺民坐在桌前,手里握著毛筆,手抖得厲害。窗外珠江的水像是在低聲哭泣。他馬上就要去廣州參加起義,現在正給懷著身孕的妻子陳意映寫告別信。
起筆就是訣別: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墨水在紙上慢慢的散開,似如沉重的哀傷,林覺民作為福州首富林孝恂的公子,他本可以過著富裕舒坦的生活。卻在日本留學期間加入了同盟會,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信紙上眼淚和墨水混在一起,模糊了字跡:自從遇到你,我就總希望天下所有相愛的人都能在一起。但現在到處都是壞人壞事,像狼和狗一樣的人滿街都是。真正能開心滿意過日子的又有幾家呢?
每一句話都像是用血寫出來的,里面既有對妻子的深深留戀,也有對國家命運的錐心之痛。
當他寫道:我現在死了也沒有別的遺憾,國家的事情能不能成功,還有別的同志會繼續努力時,他的筆突然停頓了一下然后寫道:依新已經5歲了,很快就長大了,你要好好照顧他,讓他像我一樣。
這封后來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情書”的《與妻書》,竟然在結尾處留了個讓人心痛的空白:孩子還沒出生,連名字都來不及取,起義的號角就響了。
或許林覺民永遠也想不到,他沒能來得及給二兒子取名字的林仲新,會在15年后拼死保護這封遺書。廣州起義失敗后,很多烈士的尸體都扔在了大街上。
林覺民犧牲的時候,腸子都流了出來,但他還大聲喊著:大清索我的命,我誅大清的心。
陳意映接到噩耗時,正疼得厲害,孩子馬上就要生了。這位出身名門的才女強忍悲痛產下遺腹子,卻因過度傷心導致血崩,兩年后就去世了。
5歲的林依新拉著3歲的弟弟在爺爺林孝恂的照顧下長大。那封沾著父親血跡的信,成了兄弟倆最寶貴的東西。
林仲新年少時便顯露出與父親相似的傲骨。強盜搶走了家里的那封家書時,紙上寫道:“你能理解我的這份心意,在痛哭之后,也要為天下人著想。我們應當也樂意犧牲自己和你的幸福,為天下人謀求永遠的福利。”
這封信原本是林覺民寫給妻子的私人告別信,但因為信中飽含著超越那個時代的家國情懷,最終成為了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
1936年,當政府把林覺民的老房子定為文物保護的地方時,工作人員在墻縫里找到了陳意映當年為了躲開搜查藏起來的另一封信。
這封信的字寫得又急又亂,上面寫著:我們這次做的事,肯定會失敗,我們也肯定會死,但我們死的時候,離國家恢復自由的日子也不遠了。這種明明知道會死,還是勇敢地去做的決絕,就是那個時代最讓人感動的故事。
林仲新后來進了黃埔軍校,但因為身體弱而且老是生病,沒能繼承父親戎馬生涯。他一輩子都在整理父親留下的東西。
在戰火紛飛的時候,他特別小心地保護著那封曾經讓強盜改變的家書。
1949年之后,林覺民的老房子變成了紀念辛亥革命的地方,玻璃柜子里放著家書的復印件,每天都有很多人停下來,認真地看,心里想著很多事情。
2011年,正好是《與妻書》寫完100年,在紀念活動上,白發蒼蒼的林家后代指著信里的那句話:我特別愛你,就是這份愛,讓我勇敢地去面對死亡。他感慨地道:這不只是簡單的情話,這是在我們國家最困難的時候,人們心里發出的那道光。
這張染著血跡的信紙,不只是夫妻分別時的淚水,它更象征著一個古老民族在生死存亡時刻的覺醒。林仲新拼死守護的,不僅是一封家書,更是中華文明傳承千年的精神火種。
那些字跡模糊的句子,直到今天仍在訴說:有些情感能跨越生死,有些信念終將驅散黑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