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5月23日電 題:寧夏:以靶向式蹲點調研和登門督導破解頑瘴痼疾
新華社記者艾福梅
5月中旬,寧夏石嘴山市委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何禹晗來到大武口區教育局,進行回訪調研,查看該局借調教師問題的整改成效。
2024年8月底,石嘴山市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結合自治區通報的典型問題,組成督導調研組,直插一線,對全市教育系統開展“點對點”靶向式蹲點調研。調研中,工作人員發現大武口區教育局存在向轄區內學校借調教師現象,違反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中“上級機關、單位原則上不得從縣及以下單位借調干部”的要求。
“我們督促他們立即整改,并向有關部門溝通協調解決方案,從根源上推動問題解決。”何禹晗說。
大武口區教育局局長陸占斌說,他們第一時間清退了借調教師,大武口區委組織部、編辦考慮到實際工作需求,為教育局增加了編制,緩解了人手不足的困難。
寧夏石嘴山市委辦公室工作人員何禹晗(右二)和陳峰(右一)在基層社區開展蹲點調研。(受訪者供圖)
靶向式蹲點調研是寧夏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的重要抓手。離開教育局后,何禹晗和同事來到大武口區長城街道、人民路街道工人街社區,對此前反映的調研扎堆、社區宣傳欄使用不規范等問題進行回訪調研。
“從實際工作情況看,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很多面上的問題已得到解決,深層次問題需要走到基層干部和老百姓中間去發現。靶向式蹲點調研讓我們能帶著問題往基層走,看到減負在基層的實際情況,聽到更多真實的聲音。”石嘴山市委辦公室督查室主任陳峰說。
據自治區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介紹,去年以來,寧夏每半年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一次集中蹲點調研,同時組織各市縣不定期開展蹲點調研。
目前,集中蹲點調研已深入162個鄉鎮(街道)及500多個村(社區)、學校、醫院、企業、各類站所等一線單位。通過現場看、個別訪、印證查,調研組摸排發現開具缺乏法定依據證明、以“調訓”名義借調基層干部等一批形式主義問題線索,并予以通報叫停,督促被督導地方針對下發文件材料仍然較多、“一季度一考評”等涉嫌形式主義的問題拿出整改措施,針對要求村干部在特殊時段值夜班、要材料過頻過急等不構成形式主義的問題督促改進工作方式,做到以督促改、以督提效。
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長城街道舉辦“憶青春歲月 趕文明大集”新時代文明實踐趕大集活動,此為百家宴環節。(受訪者供圖)
同時,聚焦“表現在基層、根子在上面”的問題,寧夏緊盯業務條塊多、涉及領域廣、承擔任務重的部門,如教育廳、農業農村廳等,派出督導調研組一對一登門督導,幫助梳理問題,糾正不合理做法,如頻繁要材料報數據、簡單轉發上級文件、簽到打卡上傳照片等問題,實現從“解剖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的轉變。
“各部門出臺文件、開會、辦活動乃至開展督檢考,都會按要求進行評估,拿不準的都會向我們咨詢;5月初,文件會議、督檢考等信息化監管平臺也已上線運行。”自治區專項工作機制辦負責人說,這都有助于從源頭上防止文山會海、避免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減少了、干事勁頭更足了。大武口區長城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馬娟說,今年社區接待的大型調研數量明顯減少,已有的調研也以解決問題為主,居民的訴求件件都有回應。“現在我們街道和社區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務百姓上,發揮‘最后一公里’的橋梁紐帶作用。”馬娟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