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錢學森的童年照?沒錯,下面這張照片就是錢學森一歲時和父親的合照,照片中,錢學森衣著不俗,長著一雙大眼睛,就連頭都比同齡的小孩大很多,親友們都說,這孩子天生異相,長大以后必成大器。
抱著錢學森的是他的父親錢均夫,說起來,錢氏家族確實家境不斐。
據考證,錢氏家族是五代時吳越國王錢镠的后嗣,而錢均夫是錢王第33代世孫。
錢均夫是家中次子,他的父輩在杭州經營絲綢,因為經商有道,所以錢家在杭州和上海都有一些產業。
錢均夫的父親非常注重對兒子的教育,1902年,錢均夫留學日本,專攻教育學、地理學和歷史,在這里,他和好友蔣百里來往密切。說起來,錢家和蔣家交往確實甚密,錢均夫和蔣百里同年出生,一起長大,小小年紀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緣分妙不可言,兩家后來還成為了親家,錢學森迎娶了蔣英。
在日本期間,錢均夫并未一心苦讀,而是接受了進步思想的洗禮,受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錢均夫深刻地認識到不進行民主革命就不可能挽救中國。
因而,1910年,錢均夫回國后,立刻著手在上海創辦了“勸學堂”,教育那些熱血青年要積極投身民主革命。
之后,錢均夫在1911年、1913年兩次出任浙江省第一中學的校長。
錢均夫在外風評極好,杭州富商章氏非常欣賞錢均夫的人品才華,不愿錯過這支“績優股”,故而將自己的愛女章蘭娟嫁給他。
1911年,錢均夫的兒子錢學森出生。對于這個兒子,錢均夫和妻子投注了百分百的精力,錢學森三歲時,錢均夫帶著妻兒前往北京,在國民政府的教育部供職。
即便公務繁忙,錢均夫也會抽空陪兒子玩耍,還經常給他買一些低幼兒童讀物,啟發兒子的智力。然而,錢學森卻盯上了父親書房里的書。
錢均夫對國學很有研究:《論語》、《孟子》和《二十四史》等,他已經倒背如流,而且還有精辟的見解,錢學森去父親書房時,總是盯著厚厚的線裝書目不轉睛。
錢均夫自然注意到這一點,他一把抱起兒子,同他說:“這些書都是你的,長大了要好好讀書......還要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把中國建設得富強起來。”
父親在忙工作時,章蘭娟就帶著兒子讀故事:岳飛精忠報國、囊螢映雪等,都在錢學森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章蘭娟還注重對兒子優良品德的培養。
錢家居住在北京四合院,和下層市民相鄰,因而更能了解到底層市民的疾苦。
多年后,錢學森依舊記得,那個寒冬的北京,北風呼嘯,大雪紛紛。屋內的錢學森和母親聽到墻外凄厲的呼號:“大慈大悲的老爺太太呀,可憐可憐我這受苦受罪的人啊!行行好,賞我一口飯吃吧!”
錢學森從母親的懷里抬起頭,看到她的眼睛里滿是悲憫,她長嘆一口氣,然后起身拿起家里最大的瓷碗,將里面裝滿飯菜,朝著大門口走去,章蘭娟如此熟練的樣子,很顯然不是第一次了。
一次,一場大雪過后,早上女仆打開院門清掃門前的積雪,一開門就被嚇了一跳,原來,一個凍僵了的叫花子正橫臥在他們門前,女仆尖叫一聲,將章蘭娟吸引過來。
章蘭娟一刻也不敢耽誤,立刻和仆人一塊將這個氣息微弱的叫花子抬到暖烘烘的廂房里,然后親自熬好熱姜汁,打發仆人端給叫花子喝下去。
不久,這個叫花子醒了過來,章蘭娟給他準備了一頓早餐,叫花子吃飽后,千恩萬謝地離開了錢家。
可以說,父母對錢學森言傳身教,讓他在知識和品德上全面發展。
眼看著錢學森到了上學的年紀,錢均夫直接將兒子送去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讀書。
來到學校后,錢學森很快和同齡的孩子們玩在一起,課余時間,他們玩得最多的游戲就是擲飛鏢。
只不過,這個飛鏢是用硬一點的廢紙做的,小孩子們都會做,只是,做出來的東西并不相同罷了,有的可以飛的很遠,有的剛擲出去就落到腳下,小孩子們都悶悶不樂的,只有錢學森自己制作的飛鏢,非得又高又遠。
在看到錢學森又一次贏了時,一個大個子不服氣的吵嚷著,“錢學森的飛鏢有鬼。”
然后,他們迅速將錢學森的飛鏢撿起來,再拆開,想要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名堂,事實證明,那只是一張普通的紙。
此事傳到老師的耳朵里后,老師急匆匆的趕過來,生怕孩子們因為這件事打起來,老師來了后二話不說,直接將錢學森的飛鏢復原,讓他再擲一次,飛鏢果真飛的既遠又穩。
老師笑著將孩子們召集到自己的身邊,拿著錢學森的飛鏢說,這個飛鏢沒有“鬼”,但是藏了一個“秘密”,現在就讓錢學森給大家講一講。
錢學森說:“我的飛鏢沒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經過許多次失敗,一點兒一點兒改過來的。飛鏢的頭不能太重......”
老師率先拍手,同大家科普:“小小飛鏢,這里面有科學。錢學森同學經過動腦子琢磨......”
老師看著面前的錢學森,心里滿是感慨,這個學生真的很聰明,才這么小就摸到了某些空氣力學的常識,或許,未來的某一天,他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
后來的無數事實驗證了老師這時候的猜想,錢學森后來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在空氣動力學等領域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還領導了中國早期導彈、衛星的研制工作。
錢學森為祖國兢兢業業奉獻了一輩子。
1985年,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基沃思訪華期間曾明確表示,美國政府準備授予錢學森美國科學和工程領域的最高榮譽——美國國家科學獎,以此來表彰他在美國學習工作20年對科學技術進步做出的卓越貢獻。
錢學森聽后果斷拒絕:“我不稀罕那些外國的榮譽軍銜。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為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
了解錢學森的人都知道,他一心搞科學,對于官位并不熱衷,多年之前,他就曾主動要求降職。
1985年,中國科協第二屆五次全國委員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因為科協主席周培源年事已高,委員們一致推選錢學森擔任第三屆中國科協主席。
錢學森婉言謝絕,在他看來,自己已經年過七旬,比他年輕、有作為的科學家還有很多,他們可以擔任此職。
與會代表仍舊認為錢學森是最合適的人選。會后,幾位領導相繼“開導”錢學森,其中就包括錢學森一直崇敬的鄧穎超。
面對大家的好意,錢學森無法拒絕,只能暫時將這一職務接下來。到1991年中國科協領導機構換屆時,錢學森拒絕連任,隨后向中央推薦了比他年輕的朱光亞擔任第四屆中國科協主席,
正如錢學森自己所言:“我只當一名科學家足矣.......我愿意在有生之年將時間花在科學研究上面。”一直到臨終之前,錢學森惦記的依舊是祖國和科學。
2009年,溫家寶總理冒雨看望錢學森:“錢老,您把一生都獻給了國家的國防和科技事業,祖國和人民永遠都會記住您的貢獻。”
錢學森的答復是:“按照毛主席、周總理的教導,我做了一些事情。現在老了,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了......中國要大發展,就要培養杰出人才。”
10月31日8時6分,一代巨星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