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比亞迪工業園一期鳥瞰。 深汕宣 攝
第二十一屆文博會深汕特別合作區展館。深汕宣 攝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2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森)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博覽交易會,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精彩亮相。農文旅深度融合盡顯魅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發揚光大,“汽車城IP”枝繁葉茂影響力日盛,文化產業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重要一環——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折射出深汕經濟社會發展一日千里的動人圖景。
當前,深汕特別合作區正以打造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核心承載區為總抓手,做實做強東部板塊高質量發展戰略引擎,開發強度不斷提升,“一主三輔”產業格局浮出水面,人口加速匯聚區域協同發展輻射作用持續增強,產城鄉融合發展勢頭喜人。
文興業盛,崛起中的汽車城閃耀文博,讓越來越多人認識深汕,觸摸深汕,愛上深汕。
高質量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之際,通過文博會,深汕特別合作區交出一份高質量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靚麗答卷。
近年來,深汕特別合作區深挖農文旅資源家底,發揮自然要素齊全、多元民俗融合的優勢,面向大灣區引入優質農文旅資源開發主體,打造精品、串聯路線、形成矩陣,形成了“食、住、行、游、娛、購”一站式全鏈條服務,一躍成為熱門休閑度假目的地。
通過“五光十色”都市鄉村示范帶建設,深汕鄉村風貌持續提升,農文旅融合發展水漲船高。大安村、紅羅村上榜廣東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大安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中組部紅色美麗村莊試點,串聯大型工業企業的工業旅游路線和3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正在精心打造,令人期待。農文旅經營主體不斷壯大,桃花源藝術村民宿入選2024年國家甲級旅游民宿,東方文旅等鄉村文旅項目加緊建設,餐飲、住宿消費為當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持續推動體育與旅游的深度融合,“體育+旅游”為深汕文旅發展注入新活力。全國騎射錦標賽、中國槳板俱樂部聯賽總決賽等全國性賽事,“我要上全運”2025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深圳·深汕站)、“華體杯”中國匹克球公開賽等新興體育運動賽事落戶深汕。曲徑通幽入眼皆景,黎頭山畬族村居步道、小漠郊野徑、東都嶺郊野徑環溪線等多條高標準、難度不一的郊野徑串珠成鏈,構建出百公里深汕遠足體系,深汕郊野徑廣受徒步愛好者好評。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深汕特別合作區接待游客總人數同比增長57.5%,旅游收入同比增長53.5%,深汕農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可見一斑。
塑造“汽車城IP”服務產業發展
世界一流汽車城,往往都有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三年行動計劃中,打造深圳特色的汽車文化就是一項重要工作。
擔負建設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核心承載區重任,深汕特別合作區加強頂層設計,積極塑造“汽車城IP”,服務招商引資,擴大品牌效應,以文化之力賦能產業發展。
今年,一批承載深汕產業特色、文化特色的“深物汕品”文創產品首次亮相文博會,廣受觀眾青睞,這正是深汕打造“汽車城IP”組合拳中的一記妙招。
“深物汕品”文創品牌形象匯聚了深汕自然地標、非遺文化形象和“三區三城”定位等意向,通過可感知、可傳播、可共情的立體文化符號,構建起產業與文化交織共融的識別體系,在潤物細無聲中彰顯深汕的獨特氣質與發展潛能。
本屆文博會,鵝埠、小漠、赤石、鲘門以街道面貌首次登臺,區域特色文化與產業優勢聯袂演繹,四大主題展區成為展現“汽車城IP”豐富內涵的主舞臺——
鵝埠,打造深汕產業先行區、先進制造集聚區,承載千年古鎮商運,融合革命與特區精神,盡顯“飛地經濟”之魅力;小漠,深水良港開辟國車出海新窗口,絕美岸線凝結濱海旅游明珠,形成一幅產業與自然共生的畫卷;鲘門,粵東入珠三角門戶,布局機器人小鎮總部經濟集聚區與新能源汽車創新集聚區,傳統漁港迎來美麗蝶變;赤石,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高鐵站、優質教育資源紛紛落地,中心組團,未來已來。
深汕盛景,徐徐鋪展。從“造車”到“造城”,再到以文化“造勢”,深汕正在用文化這支妙筆,勾勒出一座新時代汽車城的品牌坐標。“汽車城IP”建設持續深化、文化表達不斷豐富,深汕特別合作區必將以更加立體鮮明的城市形象,駛向產業與文化共榮的廣闊新境界。
文化認同構建 深汕汽車城吸引力
人才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文化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土壤。
深汕特別合作區充分發揮文化引才、聚力的關鍵作用,通過構建文化認同,吸引和留住一批批人才,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作為全國首個由飛出地全面主導的“飛地”和廣東省探索區域協調發展的“試驗田”,“闖”和“敢”的文化特質深深刻入了深汕的DNA。不懼創新、敢為人先的文化特質,濃縮成“特別能擔當、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務實、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包容”這“五個特別”的深汕精神,成為這片熱土吸引人才、激發活力的重要精神支柱,讓越來越多有志于產業報國青年才俊在此落地扎根、逐夢前行。
此心安處是吾鄉,文博會上,“宜居深汕”的專題展板吸引不少年輕人駐足。深汕扎實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工作,按照“深圳標準”“深圳質量”配套建設優質的教育、住房、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高品質生活新示范區。深汕民生溫度,背后是深圳一脈相承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質,“來了就是深汕人”,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許多新深汕人的共識和文化自覺。
除了硬件對標,深汕也通過文化活動,構建深汕人的精神家園。以“車城有約 文薈深汕”為主題,“季有盛典、月有精品、周有活動”的多維文化活動體系初步構建,一系列文化品牌、文化活動將實現優質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直達園區、直通村居,讓群眾享受高質量發展帶來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深汕特別合作區已形成產業、人才、文化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文化與產業共融、人才與夢想齊聚,深汕正以更立體、豐富的文化形象走向世界。
(深圳特區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