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孫鑫 宋晨宇
近日,位于山東省寧陽縣華豐鎮北馬家寨村柴汶河河灘地的洋甘菊種植基地迎來采摘季。160畝潔白的洋甘菊在河畔搖曳,宛如繁星落灘,淡雅的花香隨風飄散。
華豐鎮坐擁近3000畝廣袤河灘地資源。其中,北馬家寨村所轄河灘地面積達200畝。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自2022年底起,該村大膽探索,在河灘沙地上開展洋甘菊試種項目。經過兩年多的精心培育,昔日貧瘠荒蕪的河灘地,如今變身規模化種植基地。
洋甘菊生長周期短、管理簡便,每年12月播種,次年5月即可采收,空閑期還能輪種菊花等其它作物,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其耐貧瘠、耐旱的特性,完美適配河灘沙地,讓“不毛之地”蛻變為“黃金田”,每畝年收益可達數千元。
采摘現場,只見村民們手持小桶和特制采收工具,穿梭在花叢間,手法嫻熟地采摘著洋甘菊。他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指尖翻飛,一朵朵黃白相間的花朵迅速堆滿小筐。
“以前這片地荒著可惜,現在種上洋甘菊,看著心里就踏實。而且我們在這兒干活,每天都有收入。”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李大姐笑著說。盛開的洋甘菊不僅扮“靚”了鄉村,也成為村民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從栽苗種植、養護除草到采摘晾曬,洋甘菊種植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工,周邊村莊的許多閑置勞動力紛紛參與其中,有效帶動了村落空閑勞動力再就業。洋甘菊種植基地里固定務工群眾有六七十人,采花高峰期,最多時一天更是需要近200人,讓村民們不出遠門,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賺。
洋甘菊花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還可制成花茶、精油、菊花酒等高附加值產品,采完花后,花桿還可作為中草藥材售賣,實現“一花多用”,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種植基地負責人王新表示:“今年洋甘菊的長勢非常好,無論是花朵的品質還是產量,都比去年有了顯著提升。我們預計今年的每畝單產將達到600余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