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起疹子流黃水,涂藥膏越抹越癢還反復發作?
很多人不知道,這種滲液粘稠、皮溫發燙的濕疹問題,根源在于體內濕熱滯留。
只要把體內濕熱清理干凈了,再配合外用藥液擦洗,皮膚自然就會恢復健康狀態。
今天,邀請到皮膚科專家殷新主任,給大家分享一個天然外洗法,用田間常見的艾葉加酒擦洗法,幫助緩解瘙癢、修復皮損。
五六月份雨水充沛,正是艾草生長最旺盛的時候。大家上下班路上留意路旁、山坡,隨手采兩把新鮮艾葉就能制作。
制作方法:
取新鮮艾葉50克、紫花地丁20克,生姜切片10克,搗碎裝入棉布袋。用42度左右黃酒浸沒藥材,隔水加熱至60℃后自然冷卻。
每日早晚用藥包蘸取藥酒擦洗患處,重點擦拭滲液結痂部位,每次保持皮膚接觸藥液5分鐘。
艾葉辛香發散,能驅散皮膚表層濕氣,減輕瘙癢癥狀。
紫花地丁擅長清除皮膚熱毒,改善紅腫滲液。
生姜溫通血脈,促進藥物吸收。
白酒作為溶劑可增強藥效滲透,幫助藥物成分深入皮膚組織。
特別適合那些皮膚摸起來發燙、滲液像米湯一樣粘稠的濕熱型濕疹。
三天后復診,周女士反饋舌苔變薄了,擦藥時感覺皮膚沒那么燙了。調整藥方減少龍膽草用量,加入生薏仁加強祛濕。
真實門診案例分享
前段時間接診的周女士,來看診時雙手長滿密集紅疹,抓破后滲出黃水結痂。
觀察其舌頭發紅,舌苔又黃又厚,把脈發現脈象滑數,辨證為濕熱蘊膚證。
殷新主任開方以龍膽瀉肝湯為基礎加減:龍膽草、黃芩、梔子、車前草,配茯苓健脾利濕,加白鮮皮增強止癢效果,配合艾葉加酒擦洗法。
堅持內服外洗兩周后,皮膚不癢了,手掌痂皮自然脫落,新長的皮膚干干凈凈沒有留印子。
現在正是采艾葉的好時節,曬干的艾葉密封保存能用一整年。下次濕疹發作流水時,別急著涂藥膏壓制,試試艾葉加酒擦洗法,讓皮膚自己把濕熱毒排干凈。
最后提醒:若癥狀反復或加重,想針對性調理好,還需中醫辨證論治,切勿私自用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