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區的歷史長河里,揭陽榕城似一顆蒙塵明珠,少了潮州與汕頭的聲名遠揚,卻因這份低調,完整留存著歲月沉淀的古韻。自南宋紹興十年揭陽縣復置,榕城作為縣治駐地,歷經870余年風雨,始終默默訴說著往昔故事。繼探訪揭陽學宮后,我又踏入了這座古城中另一處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所在——古榕武廟。
古榕武廟坐落于榕城區天福路,因主祀關羽,又被喚作關帝廟,當地人親切地稱其為“關爺宮”。關羽一生忠義神勇,“生為人杰,沒為明神,英魂毅魄,耿耿不磨”,自離世后,歷代帝王對其褒封不斷,從侯到王,再至“關帝圣君”“關圣大帝”,他不僅是統治階層宣揚忠義的象征,更成為平民百姓心中護佑平安、賜予福財的靈驗神祇。這份跨越時空的信仰,在歷史的演進中,也讓關帝文化成為海內外華人共同的精神紐帶。
翻開《揭陽縣志》,古榕武廟的歷史脈絡清晰可見。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由推官林維翰創建。此后歷經數次修繕擴建,明萬歷二十九年,通判署縣事何景忠首次對其重修;清雍正三年,因朝廷加封關公祖輩三代為王,縣令李景運奉命在廟左蓋宇祭祀,雖中途毀于臺風,但雍正五年知縣待樹芝又將其重建;到乾隆四十年,知縣劉業勤再次大規模修建,并在外埕對面加建戲臺,于乾隆四十三年正月最終落成。2013年,這座飽經滄桑的廟宇,憑借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漫步至古榕武廟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額上遒勁有力的“古榕武廟”石匾,此乃乾隆年間劉業勤主持工程告竣后所題。門前一對石獅威風凜凜,兩側門旁石鼓靜靜佇立。在傳統建筑規制中,府邸、廟宇或祠堂大門鮮少將石獅與石鼓同時設立,即便并存,也多是石鼓在門側、石獅在前埕,古榕武廟這般布局著實少見,令人不禁對其背后的緣由心生好奇。
踏入廟內,仰頭望去,大門廊柱與前廳頂上的木雕瞬間抓住眼球。花鳥瑞獸靈動鮮活,仿佛下一秒便要破木而出;歷史人物栩栩如生,將往昔故事娓娓道來。前廳之上的長方形八角木雕藻井,更是木雕藝術的巔峰之作。工匠以鬼斧神工般的技藝,將繁復精巧的樣式雕琢而出,每一處鏤空、每一道線條都細膩入微。底部金漆板畫中的人物,神態各異、生動傳神,置身于此,不禁為古人的精湛技藝所折服,這般精致的木雕藻井,在廣東省內乃至全國都實屬罕見。
從建筑格局來看,史載古榕武廟有三進,如今呈現在世人眼前的,由前廳、拜亭和大殿構成。前廳與拜亭皆為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氣勢不凡;拜亭與大殿緊密相連,渾然一體。步入大殿,“威宜南海”的匾額高懸,此乃清光緒年間福建巡撫丁日昌奏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頒賜。廟內墻壁之上,當年的奏折碑刻依舊鑲嵌其中,《奉按察司禁碑》等石碑也保存完好,它們宛如時光的見證者,無聲訴說著過往的榮耀與滄桑。
武廟外,市井喧囂,人來人往;武廟內,靜謐祥和,歲月仿佛在此凝固。一墻之隔,兩個世界,古榕武廟就這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承載著關羽的忠義精神,承載著無數匠人的心血,也承載著榕城千年的記憶,靜靜佇立,等待著更多人前來探尋它的故事,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歷史厚重與文化魅力。
最后,我整理了古榕武廟的攻略,需要的朋友可以收藏參考:
1、地址: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天福路北門。
2、交通:自駕可導航“揭陽榕城武廟”,若先參觀揭陽學宮,可將車停在學宮停車場,步行約300米到達,停車場4小時收費5元;也可乘坐市區公交車到進賢門總站,再步行約700米到達,沿路可感受老城風情。
3、開放時間與游覽建議:早上7:30至11:00,下午14:00至17:00,建議預留2小時細細參觀。
4、門票:0門票。
5、參觀路線:從山門開始,依次為山門—前殿—正殿—東西配殿—后殿—戲臺。
6、小貼士:夏日參觀記得帶水,尊重武廟規定,保持安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