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第三屆國際農業生物多樣性大會在中國云南昆明滇池湖畔的海埂會堂盛大開幕。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的800余名代表齊聚"春城",圍繞"農業生物多樣性繁榮人類和地球"主題展開研討。大會特設報告廳與展示廳兩大區域,其中中國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浙江德清珍珠復合系統,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福建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等七大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集體亮相,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以其獨特的生態智慧與創新成果成為全場焦點。
滇池畔共話生態未來
初夏的昆明滇池畔,西山蒼翠倒映湖面,草海碧波蕩漾,鮮花簇擁的會場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重要配套活動,本屆大會通過主旨報告、案例分享等形式,深入探討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路徑。
中國智慧引全球矚目
在展示廳核心區域,中國七大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以圖文展板、實物展品及互動體驗形式集中呈現。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作為典型代表,由湖州南太湖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地方政府及企業組成參展團,通過"水陸交融"的立體布展,生動展現"桑基魚塘"千年生態模式。展區內,絲綢文創產品、魚桑特色食品及數字化保護成果吸引各國專家駐足,三天累計接待專業觀眾超千人次。
國際認可彰顯生態價值
"這種將農業生產、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融為一體的系統,為全球可持續農業提供了絕佳范例。"多位國際專家在參觀后給予高度評價。央視英語頻道與云南網對桑基魚塘展區進行專題報道,現場展銷的桑葉茶、魚鮮制品及絲綢衍生品更引發搶購熱潮,與會代表對其"既守護生物多樣性又創造經濟價值"的實踐模式表示高度贊賞。
遺產活化賦能鄉村振興
此次亮相標志著桑基魚塘系統在國際舞臺的影響力再上新臺階。通過動態展示"基底互養、循環共生"的生態智慧,該遺產地不僅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精髓,更展現了遺產活態傳承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新路徑。正如與會專家所言:"從太湖之濱到滇池之畔,桑基魚塘正成為全球生態農業的閃亮名片。"
據悉,本屆大會期間還將發布《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昆明倡議》,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東方智慧。(陳鳳玲 吳寶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