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最新一期27人集訓名單終于官宣,結果一出,整個球迷圈都炸開了鍋,三名本土表現突出的球員同時落選,直接點燃了輿論場,尤其是李源一、蒯紀聞、元敏誠這三位的“集體失蹤,讓人很難不懷疑主帥伊萬的選人邏輯到底是什么,畢竟這三位在中超本賽季的數據和場上表現都擺在那里,真不是靠吹能吹出來的東西。
先說李源一,作為山東泰山陣中的后腰,他一直是球隊攻防轉換的核心,別的不說,光看本賽季7次助攻的數據,再加上中后場攔截和搶斷的能力,這種攻守兼備的本土后腰在中超能挑幾個出來,關鍵是,李源一不僅傳球準,視野廣,跑動也積極,哪怕在泰山隊踢得不順的時候,他也能穩住局面,這本來是國足目前最稀缺的類型,可惜3月份國家隊集訓名單沒他,后來靠補招進來,結果打澳大利亞又沒進最終大名單,這回干脆又被直接刷掉,說實話,球迷都看懵了,用不用本土中場核心,這難道不是最基本的戰術選擇嗎,伊萬到底圖啥,是真的不看中超,還是有別的考量。
再看蒯紀聞,這孩子在上海海港本賽季剛剛冒頭,踢前腰,天賦和腳法都在線,大家都知道他有“中國梅西的稱號,雖然一線隊出場還不多,只有6場比賽,但每次上場都能看出他調度和組織上的靈氣,尤其是最近足協杯上一場1球1助攻,直接把自己的存在感拉滿,海港主帥穆斯卡特也對他逐漸放權,說到底,國足現在最缺的就是能在前場拿球、敢帶敢分的中場指揮官,蒯紀聞這種類型,哪怕只是替補帶著練,未來也值得押寶一把,結果伊萬還是沒招他,難道國足前腰真的不缺人了嗎,還是說年輕球員在伊萬這兒就是“再等等,可問題是,等得起嗎。
說到后防,元敏誠的落選最讓人費解,成都蓉城本賽季防守數據全中超第一,丟球最少只有8個,元敏誠就是這套防線的鐵閘,強壯不說,預判、卡位、攔截和補位都很到位,這種“帶刀后衛本身就不多見,而且他還有進攻屬性,關鍵時刻能頂上去,破僵局靠他都不是新鮮事,現在國足后防本來就不穩,蔣圣龍又傷缺,按理說給元敏誠一個機會再正常不過,結果名單一公布,直接沒他,球迷自然坐不住了,球場上講究狀態和默契,伊萬這波操作怎么看都像是“擺爛或者說“執拗,很多人甚至覺得他根本沒在認真考察聯賽表現。
問題來了,伊萬這波選人到底想表達什么,是繼續堅持用老班底,還是另有大局觀,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球迷不是不能理解主帥有自己的用人體系和標準,但聯賽打到現在,誰狀態好誰有能力,數據和場面都明明白白擺著,李源一、蒯紀聞、元敏誠這些人落選,球迷的質疑不是沒道理的,伊萬要是一直只看自己那一套評判標準,遲早會和輿論對噴,畢竟國家隊每場比賽都牽動無數球迷的神經,輿論場的壓力也不是靠一句“主帥有權決定就能糊弄過去的。
說到底,國足選人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歷任主帥都有自己的“心腹名單,但時代變了,球迷眼睛也亮了,誰表現好誰該進國家隊,大家在場上都看得到,尤其是這幾年,年輕球員陸續冒頭,聯賽質量也不是以前那樣靠資歷混日子了,伊萬如果真的想帶出點新氣象,是不是該多給新人機會,哪怕只是替補進大名單,也能給球迷一點希望,現在這三個人被集體刷下去,多少讓人有點喪氣,感覺國足還是老路子,還是那句老話,“你不改變,怎么指望結果會變。
其實所有爭議的核心,還是國足到底該怎么走,眼下亞洲賽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日韓澳洲都在用年輕化和多元化沖擊突破,咱們還在為選誰不上誰爭得面紅耳赤,說到底,主帥有用人自由,球迷有發聲權利,誰都不能一錘定音,但只要成績擺在那兒,爭議就不會停,國足想贏,靠的不只是主帥的個人好惡,更要看能不能把最好的球員、最合適的組合擺上場,這才是大家最在意的點。
最后留個小結,國足新名單一出,爭議跟著來,李源一、蒯紀聞、元敏誠這三位的落選,短期內肯定還會引發更多討論,伊萬的用人思路到底靠不靠譜,最終還是要在賽場上見分曉,球迷希望看到改變,也愿意為新面孔點贊回懟,只要你有表現,誰都不會吝嗇掌聲,但如果一成不變,輿論的火苗還會一直燒下去,畢竟國足的每一步,都值得被關注和討論,你說巧不巧,爭議本身,已經是這支球隊的日常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