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很多人都不好意思提,但實際上,身邊有不少人都深受其擾。尤其是中老年人,生活中稍不注意,痔瘡就會冒出來,讓人又難受又尷尬。很多患者跟我說,痔瘡帶來的麻煩遠不止疼痛和出血那么簡單,生活質量都被影響了。坐著難受,走著不舒服,甚至工作時也總想著屁股那邊的事,心情自然就差了。試過各種方法治療,有時候好了一點點,但沒過多久又復發,心里免不了焦躁、無奈,甚至有點失望。可是又不能不管,畢竟痔瘡拖久了更麻煩。
其實,痔瘡不是一朝一夕長出來的,它背后有幾個常見的原因,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留意。理解了這些原因,也許對預防和改善會有幫助。
第一個原因,長時間坐著不動。 這可真是很多中老年人的“通病”。工作性質決定了很多人要坐辦公室,或者退休后喜歡坐著聊天、看電視,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坐得久了,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變差,靜脈壓力增加,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痔瘡。尤其是那些平時活動少的人,身體的代謝本來就慢,再加上坐姿不正確,肛門周圍的血管負擔就更重。有人會說,站著或者走走不就行了嗎?確實,但很多人一忙起來,或者習慣了,根本顧不上這些,結果痔瘡就悄悄來了。
第二個原因,排便習慣不佳。 便秘是痔瘡的“老朋友”,不少中老年人都有這個困擾。便秘時大便干硬,排出的時候用力過猛,會給肛門造成很大壓力,血管受損,容易引發痔瘡。還有一種情況是經常腹瀉,肛門周圍經常被刺激,也會導致痔瘡發作。其實,排便時講究輕松自然很重要,不要憋著,盡量不要長時間蹲廁所刷手機,反而讓肛門承受更多壓力。平時多喝水、多吃纖維豐富的食物,對改善便秘也很關鍵。可現實中,很多人生活節奏快,飲食又不規律,排便問題就不容易改善,痔瘡自然也難避免。
第三個原因,體重和飲食習慣。超重或肥胖會致使腹腔壓力增大,肛周靜脈負擔加重,從而極易誘發痔瘡。中老年人新陳代謝漸緩,飲食若不加留意,過多攝取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將加重腸胃負擔,對排便和肛門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有些人為了口味,常常吃得過咸或者喝酒,時間一長,肛門的血管容易發炎或者擴張,痔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看著這些原因,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小細節都能影響痔瘡的發生和發展??蓡栴}是,很多人平時沒當回事,等到癥狀明顯了,才著急去看醫生。那時候,痔瘡往往已經不輕了,治療難度也大。尤其是中老年人,體質本來就弱,恢復慢,治療過程容易讓人感到疲憊和心煩。
不少患者說,治療痔瘡最難的是堅持,平時不疼的時候松懈了,結果癥狀又反復。藥物的使用、坐浴的施行以及生活習慣的調整皆需同步進行,不然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還有的人因為害羞,連去醫院都猶豫,拖到最后問題更嚴重。其實,痔瘡雖然讓人不舒服,但只要及時調整和治療,生活還是能恢復正常的。
痔瘡不是“突然出現”的怪病,而是身體給我們的一種信號。長時間坐著不動、排便不順暢和飲食體重問題,是最常見的三個“推手”。如果能留意這幾個方面,調整生活習慣,痔瘡的困擾就會少很多。對中老年人來說,除了藥物治療,平時多活動活動,飲食清淡點,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真的是很重要的保護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