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新能源開始反攻了,從低價上市的廣汽豐田鉑智3X,到有驚喜價的東風日產N7(參數丨圖片)。
毫無疑問,這兩款車的“母體”都源自本家集團內的“資源共享”,要是靠日方主導,新車估計一時半會都很難出來。
這種快節奏,如果平衡不好,可能會有隱患。
(以上圖片截取自某音博主,侵刪)
最近,從網上看到了一個“驚天”消息,說“東風日產N7大概率是用啟辰VX6平臺改的”!
王德發?網上不都說東風日產N7可能是東風奕派007的“換殼車”嗎?
起碼N7和007外觀大體輪廓看起來挺像的,而且都是轎車,但這啟辰VX6和日產N7,長得也不像啊!而且一個SUV一個轎車,能改出來嗎?
(以上圖片截取自某音博主,侵刪)
是的,剛開始我看到這個信息的時候也跟你一樣吃驚,但后來又把網上這個說N7大概率是VX6改的博主的視頻看了兩三遍,再結合之前看過的N7和007的底盤對比視頻,靜下心想想,好像還真的是他們說的那樣,下面就把他們和我自己的一些觀點濃縮總結給大家看吧。
外觀內飾,確實跟奕派007很像
首先你就看這外觀內飾設計,你東風日產官方說N7和007之間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我反正是不信的,難道兩家都如此“不約而同”地用了風格如此相似的分體式前大燈,就連C柱三角窗的位置、極簡對稱內飾都如此“心有靈犀”嗎?
其次你再看三維數據,N7長/寬/高/軸距是4930/1895/1487/2915mm,而007是4880/1895/1468/2915mm,都是中型車,其中兩組數據是一樣的。
當然,數據一樣也不能證明就是“換殼車”,想想東風日產和東風奕派之間的關系,都是東風這個“爹”,只不過不同娘生的而已,兩兄弟就算長得像,別人也不會說你咋地。
只不過,先有007后有N7,現在007是老大,N7是老二,東風日產你一個合資品牌跟在東風奕派一個自主品牌后面出相應的對標產品去競爭,合資還長得像自主,面子上多少是“掛不住”的,畢竟以前十多年,都是自主跟在合資出對標車競爭,要抄也是自主抄合資啊!
再者你看N7全系前驅,只有純電,而007有后驅有四驅,有純電有增程。從這點看,你說N7是007“換殼”就不太成立了,因為后驅改前驅是很難的,不只是電機位置,還涉及到副車架、懸掛、電池包的設計變動,牽一發而動全身,成本上比單獨開放新平臺還要高。
作為一個精于成本控制的合資車企,肯定是懂這道理。況且,N7的副車架、懸掛、電池包,也和007確實有很大不同,兩車的底盤零配件完全無法互換使用。
所以我的觀點認為,N7大概率不是007的“換殼車”,但N7的設計大量借鑒了007。東風日產要趕速度,特別是中方主導,借鑒007的主流設計,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這樣一來,就會有了讓人詬病的話柄。日產,也失去了原本的個性。
底盤構造,跟啟辰VX6簡直一個模子
N7根007的關系“撇清”了,那跟啟辰VX6有一腿怎么解釋?
先對比下數據,N7長/寬/高/軸距是4930/1895/1487/2915mm,而VX6是4673/1890/1656/2850mm,差太多了!加上一個轎車一個SUV,長得也不像啊!
但正如網上那位博主所說(現實中也確實是),判斷兩臺新能源車是不是同平臺,“不要看上層裝修,要看底層結構”。不太嚴謹且夸張點說,原生新能源平臺車型,車殼都是基于底盤+電池包這塊“大滑板”打造,跟帶大梁非承載式底盤的油車,有點像。
而在視頻里,我親眼看到圖片對比的N7和VX6的副車架、懸掛,幾乎一模一樣!雖然電池包沒說,但兩臺車都是前驅純電。以上這些,就是同平臺車型所擁有的特征!
兩車到底是不是“換殼”關系,我也不敢下結論,共用平臺降低成本是人之常情,只不過作為車媒,我也喜歡刨根問底,是就認了,也沒啥大不了的,這個經濟環境下,面子和自尊最不值錢了,現金流和銷量才是王道。
所以我再提出一個觀點,N7大概率是基于VX6的平臺“拉皮”,車殼則借鑒了奕派007的設計,這樣普通人第一眼看到會以為N7是007“換殼”,然后日產就跳出來說底盤結構都不一樣不是同一臺車,加上啟辰VX6這車存在感太低而且長得不像N7,大家就將其主觀忽略掉,最后日產也就能光明正大美其名曰N7是“全棧自研的天演架構”了。
日產N7,可能賣得不差但難成爆款
N7上市18天大定用戶就破1萬了,這當然是好事。無論是東風日產、經銷商,還是員工,太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鼓勵了。
其中,有兩個問題有待厘清。一是,我特別是期待N7公布上險量,這是最為準確的,佐證車主對這款車真金白銀的付出,而不是可能包含了經銷商的“出貨量”。
二來,N7的銷量一定要穩住,大概上市半年之后的銷量,就可以看出真實競爭力。
N7整體的價格區間為價格11.99-14.99萬,看上去還不錯。但我覺得,N7可以更有誠意一些。
比如,11.99萬的丐版配置真的不忍直視,一臺2025年的中大型電車,丐版連倒車雷達、電折疊后視鏡、座椅加熱通風都沒有,副駕不能調高低,全車只有6個喇叭,只有定速巡航。
12.99萬的次低配,丐版沒有的槽點配置部分補齊,自適應巡航也有了。但是,跟自己比是不行的,就拿25款奕派007的純電版次低配,也就是12.59萬的550Pro巡航版來比吧,它比次低配N7主要多出了HUD抬頭顯示、前后駐車雷達,喇叭多了8個,標配熱泵空調(N7要花2千選裝,這年代想不通)。
況且,12.59萬、續航550的次低配純電007,還比12.99萬、續航525的次低配N7便宜4千塊,如果007拿出同樣12.99萬價位版本應戰,那續航已經飆升到650,連電機馬力也比N7高出一截,就問你6不6?
最主要007還是后驅的,前后配重更合理,光操控就不是前驅的N7能比的,畢竟后驅對前驅就是先天血脈壓制,還因此多了一個前備箱。
當然,N7的舒適性我不敢說比007差,畢竟日產有大沙發。
還沒完,007,包括同價位或同級多數車型如比亞迪秦L DM-i/EV、吉利銀河星耀8/E8等,都是既有純電,又有插混或增程可選,而N7偏偏只有純電,這在我看來就是特別對N7不利的事情,等于放棄了一半的新能源市場份額。
或許,是日產既不想自己的e-power加大電池下放到中國特供車上,又不想直接用奕派的增程方案,顯得很沒面子,所以干脆舍棄增程只保留純電,證明自己所謂“迎合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決心”,給別人感覺“看,我已經很努力了”的樣子,否則,我也想不到別的原因來解釋N7為啥沒有增程版了,知道的可以告訴我。
最后一點,先別管事實是不是,反正現在消費者已經認為合資新能源車是“雜牌”,既沒有品牌附加值,更沒有技術可言。
合資新能源想改變這一刻板印象,就必須拿出真本事真技術,像自己在油車領域那樣。
我覺得吧,N7的銷量不會特別差,未來幾個月月均破千的銷量應該還是可以,但想成為持續破萬的爆款,很難。不信?那我大可以跟你打個賭,放長線,6個月吧,到時再看看N7的銷量趨勢怎么樣,反正同類車長馬EZ-6、廣豐鉑智3X已經給示范過了,拭目以待。
總之,我猜測東風日產N7大概率是披著奕派007外皮的啟辰VX6,產品不差但缺乏真正的屬于東風日產的亮點技術。當然,我們也看到他們在努力,努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這急攻過程中,難掩一些問題。畢竟,東風日產的優勢在于油車,電車的課題也才剛剛開始。
洋洋灑灑寫了兩千字,該說的也說了,如果您贊同,不妨來個點贊評論轉發三連,不認同的,也請你在評論區反駁我并轉發讓更多人看到文章來反駁我。好了,就說這么多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